浅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07陈晓业陈宏
陈晓业,陈宏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广东 510663)
1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实施背景与现状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强调了高等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也确立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总体目标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作为落实贯彻基本原则的有力抓手,旨在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
为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我校结合学分制改革和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五年行动计划》和提炼、规划学校“两阶段、四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课程覆盖2016级全体学生,从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理论和政策宣传层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
2 当前《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存在问题与不足
经过一年的实施,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基础知识和政策了解有一定的帮助,也为学生逐渐接受,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计主线不够清晰。课程虽然根据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但未能以创办企业的过程为脉络,从创意开始到创办企业为主线,以管理初创企业创业过程来构建创新创业理论的基本知识。
(2)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互补性不够。所有专业实施统一的课程内容,存在课程内容与部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同质化,如课程中关于团队建设的知识与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类相重合,与“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的原则相违背,未能很好地发挥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互补。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主要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讲解开展教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和实践互动十分有限;此外,以团队为主的训练活动因课程以大班、合班形式上课、授课课室无法固定等基本难以实现。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当前《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主要由两部分老师进行承担:一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二是一直从事学生管理的辅导员。这些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创业经验与能力,与学生专业学习的紧密度不够。
3 “三化”并进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改革探索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探索如下。
3.1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置
通过考察、调研、现场访问等方式在全校各二级学院师生进行调研,开展资料收集与整理,形成从一个创意开始到创建企业的过程为脉胳,以管理初创企业的创业过程的逻辑关系来构建教学知识内容,并针对过往的知识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改进,构建两大模块(创新思维训练模块和创业基础训练模块)下共细分12个教学模块内容(如:横向思维与创新、创业需要团队协作、TRIZ思维与创新等模块),同步编著形成相关特色教材,配套教学活动进行。
3.2 注重课程内容与专业教学融合、互补
彻底摒弃过往不分专业统一课程内容“一刀切”的教学思路,通过对比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各专业分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充分研究讨论,针对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培养思路,从12个模块中选定与专业教学融合、互补的4个模块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极大地避免课程内容与部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同质化,影响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以游戏、翻转课堂方式实施情景化教学
强调学生的多样性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融入创新思维与方法,总结学校多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经验,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的基础上,以学生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学生互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游戏、翻转课堂方式结合专业案例实施教学展开教学,加强与专业的融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参悟创业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协调学校教学资源,固定专门的团队化教学实施场地,并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对场地桌椅的摆放,教具等进行布置安排,为课程深入开展和实施提供硬件保障。
3.4 明确角色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角色定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是“情景式教案的设计者、生动化课堂的参与者和项目成果的促成者”,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制订者、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和结果对错的裁判者”。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扩大课程教学主体的范围,承担课程的教师不应仅限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负责老师和思政辅导员,各专业专任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特色更有针对性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和训练,应该纳入到教学师资队伍当中。
(3)教学能力持续培训和课程实施不断优化,针对模块选择、课室安排、案例收集等,形成课程融合的操作方案或规范,对第一次承担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对这门课程的实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定期针对各二级学院各专业进行任课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培养方案和学生学习反馈,充分研究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方式和实施形式,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对人才培养贡献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笔者以课程内容和实施规律为研究方向,立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这一基础,构建以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教学情景化,课程组织团队化并进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改革,才能够符合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顺应国家、学校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