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祖国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07胡阿佳
胡阿佳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41)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祖国观现状综述
1.1 祖国观的内涵
所谓祖国观是指,公民对于自己国家所持的看法和认识,包括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利益,认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成就,关心国家的生存环境、发展态势、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
1.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祖国观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祖国观现状,笔者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关于祖国观的题目28个。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学生填写调查问卷,2017年11月共发放问卷193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覆盖到全校7个学院,男生占42.49%,女生占57.51%;大一学生占43.52%,大二学生占46.63%,大三学生占9.85%。基于本次调查问卷结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祖国观呈现出如下现状:
(1)对祖国观的基本知识、常识、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等,存在概念模糊的情况。如3.11%的学生认为“国家”就是“中央政府”;部分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荣辱感不强,如3.11%的学生认为“在世界性体育比赛中,当我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时,更多的是运动员自己的骄傲”;有1.55%的学生回答“没什么感觉”。
(2)对国家大事、时政资讯的关注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家利益、荣誉有关的时政资讯,44.04%的学生“会关注,但很少主动搜集相关的论坛或网站查询”;11.4%的学生“有听周围的人说过,略知一二”;2.07%的同学“没怎么关注”。
(3)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前途甚少考虑,对国家的已发展情况、未来计划更是关心寥寥,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如58.03%的学生“偶尔会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但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11.92%的学生“很认真地想过,但不太了解国家的发展动向”;8.29%的学生从来没想过。
(4)部分学生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是比较排斥、提不起兴趣的。如11.92%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10.36%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阶段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枯燥无味,没有实际作用”,不能“立竿见影”。同时,早先的、传统的、较为机械的灌输宣传方式,已经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接受灵活多变的教育、宣传内容及方式,更形象化、更生动、更能引起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乐意接受的“爱国主义宣传方式”,相较占35.75%的“口头教育(演讲,讲座等)”,更多的是选择“影像类自主学习”,占45.08%。这些都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编排与设置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当下的教育内容已与学生的实际所需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了。
(5)教师讲课缺乏技巧,部分同学不善于将理论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经受实践检验。如24.87%的同学认为 “在大学阶段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作用甚微,不会运用”,反映出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等有待改善。一方面可能是学生自身没有真正听进去;另一方面是认真去听了,却没真正听懂,没有吃透、理解,自然导致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能自己一味地讲,不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应做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6)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侵蚀校园,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障碍之一,妨碍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次调查显示,58.03%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个人价值的实现最重要、最实际”;12.44%的学生表示要“在个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再考虑国家的事情”;9.84%的学生认为“国家的事情离我太远,与我没什么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不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与否,当下部分学生的认知已告诉他们应将个人利益的考量放在首位。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祖国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2.1 多元的社会环境与风气
当今的青年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复杂社会大环境中,“互联网+”时代,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和资讯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各种思想观念在社会上相互激荡、碰撞,信息密集、构成多元、平台广阔、开放性强、娱乐化倾向严重的文化环境;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社会分层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竞争激烈、就业压力的加大等,都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祖国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2.2 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争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通讯手段发达、信息传播快捷,各种思想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激荡和碰撞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校园,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并进而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思想阵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祖国观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甚至转向非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
2.3 国际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
国际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方式无时无处地发生着。他们别有用心地到处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中国威胁论”、极端主义,对于思想敏锐、好奇心强但辨别力还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很难及时准确地甄别和判断,部分学生在这些思潮的良好伪装下甚至认为其客观合理并加以接受。
2.4 家庭影响形成的固有观念
通常青年大学生到大学里读书前,大多都是与父母等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已有的思想观念都是在相应家庭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直到进入大学后,也依旧会持续发挥着影响。
2.5 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氛围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类院校教育并不单一地要求学生积累广博而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增强科研能力,而是更多地强调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由此而导致的教育内容的侧重不同,相应地也会影响学生祖国观的形成。
2.6 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基于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而言,受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办民办资源不均衡、国人传统偏好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在岗辅导员普遍年轻化、思政理论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加之有时还需兼任或处理不少行政事务性工作,导致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整体力量薄弱,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频次不足、受众面不广、深度不够。
3 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刻不容缓。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思想这块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