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
2018-03-07赵露,余澳
赵 露,余 澳
(四川大学a.校团委;b.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并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科技创新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系统回答了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科技创新的目标导向和战略措施等若干重要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思想。
本文将重点围绕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体系、时代特征和时代价值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刻解读。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于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新工业革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代党的最高领导人提出的科技思想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重要背景。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趋势
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文明演进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向人类社会做出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伟大贡献,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错失了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机遇期,科技落后导致了社会生产力低下和国力不强,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悄然兴起,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应当牢牢抓住。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1]科技强国是实现“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因此,正孕育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给中华民族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牢牢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建立在要素驱动模式下,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生态破坏等问题。在面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要素枯竭和成本推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型,要从要素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从高速增长转变到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现代化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2]因此,从国内情形看,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源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在新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下需要找寻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重要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三)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94。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4]208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搞建设,毛泽东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历代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科技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重要论断。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和历代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最新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博大精深,主要围绕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战略支撑、坚持道路、目标导向、制度措施、人才集聚等六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核心地位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将创新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地位,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地位。科技创新是处于全面创新的核心。在习近平同志对科技创新地位的描述中,多次使用了“第一动力”“核心”“牛鼻子”“战略支撑”等术语。例如,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5]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6]
将科技创新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充分说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表明了坚持科技创新对我国牢牢把握正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寻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二)战略支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总结中华民族沧桑岁月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敏锐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社会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5]30因此,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坚持道路
党的十九大再次坚定明确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道路自信居于首位。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坚持。“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1]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等关键问题。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实施的技术封锁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的重要外部原因,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才能掌握我们自己的“定海神针”和“不二法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决定我们能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5]35
(四)目标导向
党中央在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目标,习近平同志紧紧围绕“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充分的思考。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包含的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科技等科学技术以及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三大产业并尤其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军工产业,要着力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7]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目标,习近平指出要把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等。
(五)制度保障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措施。围绕如何改革科技体制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诸多重要改革思路并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主要体现在:第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做好战略导向和服务工作。第二,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1]。第三,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习近平对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做出了顶层设计,核心要旨在于构建一个包括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市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资金、科技创新保障等多要素的体制机制,其中重点是要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六)人才集聚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充分意识到了人才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强调人才是决定创新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充分意识到我国当前科技人才队伍与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8]344。为了更好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习近平指出我们应当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吸引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做好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引领工作。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5]114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特征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关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革命性力量的基本观点,是对党的历代领导人毛泽东“向科技进军”、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科教兴国”、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既有继承性、延续性、发展性的基本特征,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观点。由于时代局限性,马克思尽管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但马克思并没有就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没有指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科技。因此,马克思的科技观既具有重大启发性但又具有不完整性和局限性。习近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上,通过继承和发展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战略支撑、坚持道路、目标导向、制度保障、人才聚集等六大方面形成了系统性论述,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何要进行科技创新以及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等基本问题。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它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体阐明了我们要走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如何寻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问题。经济新常态下,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走要素驱动、投资拉动老路;面对孕育而生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大趋势,我们必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抓住这个时代机遇,以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已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总体小康已基本实现。然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现状构成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一障碍,从根本上讲,只有通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予以解决。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深刻意识到主要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而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出路,因此要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根本上讲就要依赖于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进步才能解决社会生产力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满足,才能彻底解决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
因此,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时代特征之一在于抓住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主要矛盾的解决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
四、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 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首先,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高校是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承载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任务。科技创新在根本上需要创新人才做保证。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引进与管理服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运用,还应当重视对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使创新人才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运用必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主旋律。
其次,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指导高校关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改革。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特别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使用管理,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管理使用方面的体制机制,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9]218因此,对于高校而言,一是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将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方法等为我所用;三是要改革激励机制,“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5]121。
再次,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引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围绕孕育中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如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深空深海探测、健康保障、绿色环保等。高校尤其是建设中的“双一流”高校,应当以此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倾斜和加强,要让人才培养有效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所需,切实为“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服务。
[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3-10-01)[2018-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ldhd/2013-10/01/content_2499370.htm.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8-18)[2018-01-10].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19/c1024-25490427.html.
[7]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版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