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培养家国情怀

2018-03-07柳斌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柳斌/文

习近平主席指出:“教育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育的任务是育人,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尊重生命的尊严,爱护生命的成长,引领每个生命个体向健康、高尚、智慧、幸福、美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天职和教师的使命。而现在的应试体制却是把学生禁锢在应试的牢笼里,家庭、社会、学校合力施以高压,迫使不少学生为高分率、升学率、北大清华率昼夜煎熬,以至于对除此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无所爱、一无所求,失去了任何兴趣,被心理学家视为“空心人”,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这就是时代呼唤教育家的原因。讲到这里,我也有些杞人忧天,很担心又一轰而起去设立什么“教育家制度”。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前天是讲师满街走,昨天是教授满街走,今天是“博导”满街走,我们的教育进步了多少呢?我不希望出现“教育家”满街走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分数决定命运”的尴尬状态。我赞成在自然生态下,创造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让名师、名校长、让教育家更多地自然涌现,让名师、名校长、教育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生成,并以其教育思想、教育业绩、社会贡献和影响而获得社会的公认与赞许。

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我想呼吁校长们、老师们、德育工作者们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背景下,进一步关注德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今天的基础教育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应试”的天下。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没有大的改变,这正是数十年来“考考考,教育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现实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真正原因。

我认为,社会如果以升学为本,教育如果以考试为本,学习如果以分数为本,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考试和分数,而不是道德、品质,不是能力、本领,这样下去是要出大问题的。

素质教育是什么?直击其本质核心,那就是四个字“育人为本”。人是因为拥有了道德行为规范才从动物世界走出来的!所以,道德教育从其本质来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目前社会道德滑坡,其严重性不亚于外敌入侵,大军压境!“有德为荣”的气候迫切需要营造,守德风尚迫切需要引导,重建社会道德大环境的任务迫在眉睫!校园是育人的场所,理应有浓郁的道德氛围和昂扬的爱国意气,但现在却不然,道德的话题、爱国的话题在许多地方、许多情况下被人为地淡化甚至是回避了。

我国绝大多数人是爱国的。但也不要讳言有些人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不热爱祖国、不热爱人民,甚至做出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的事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理论界有的人鼓吹“教育国际化”(“超国家化”“非中国化”“非民族化”),强调接受普世价值,强调培养人类的所谓共同意识,把教育对象的“国际化”作为“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强调培养所谓的“超国家”的国际人才,培养所谓的“世界公民”“全球公民”。这股思潮的影响不可小视。前几年留美女生高杏欣破解北斗卫星信道编码事件,近期台湾的“太阳花运动”,香港的“占中事件”,泸州高考状元唐立培的港独言论等事端,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讲政治要不忘初心,搞建设要不忘初心,富民兴邦要不忘初心。那么,办教育呢?办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办教育的初心是育人,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办中国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人,即培养体魄健全的中国公民。如果这个答案成立的话,那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办中国的学校,却举起了培养“世界公民”、培养“全球公民”的旗帜,那不是背离了不要忘记初心的宗旨吗? 这些同志忘记了,当今世界还远远不是“天下为公”的世界,更谈不上“世界大同”了。当今世界仍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仍然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时代。难道不记得美国三任总统,尼克松、克林顿、布什在访问中国的时候都宣称他们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来的吗?这些同志置所谓的“教育国际化”思潮带来的殖民化倾向于不顾,置这种思潮对国家地理疆界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侵蚀于不顾,置这种思潮消解公民对国家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于不顾,置这种思潮对国家主权的侵蚀于不顾。我认为,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某些人因为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中国人办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

家国情怀的养成应当是居于基础教育首位的重要使命。“人”是家的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组成了“家”,再由无数个“家”组成“国”。人是家的基因,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国存则家存,家存则国立。家国情怀不只是感人至深的诗词歌赋,更是你我内心的精神归属,是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是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而这一切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民魂”,是一个国家的“国魂”。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最为核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爱国主义正寓于家国情怀之中。

家国情怀,发端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家乡和社会。所以爱国情感培养的路径是: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人,爱学校,爱师友,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爱同胞,爱大自然。这种情感的源头是爱父母,爱家人,爱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根基。父母爱、师友情是奠定爱国主义情感初始价值观的根基。

习主席号召,宏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民族赖以复兴的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力量又在哪里?是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只能是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更确切地说,只能是存在于每一个有中国心的中国人之中。复兴中国,建设中国,治理中国,发展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义务与责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天职。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涵养、家教养成。让我们的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广大教师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