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3-07乔秀花

文化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藏区大众化青海

乔秀花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青海藏区是除西藏之外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其历史、语言、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宗教等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青海藏区经济欠发达,所以藏区需要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阐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青海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一)通俗化水平低

青海藏区,受自然环境、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群众文化水平较低,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水平也较低,群众大都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深奥,听不懂,更谈不上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生产生活实际。可见,青海藏区的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有待提升。

(二)理论学习不到位

在青海藏区群众普遍认为学理论是党政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特别是在基层农牧区,理论学习效果不好,人们忙于生计,很难聚到一起进行理论学习。理论的学习被看作是一种负担,难以很好地落实。由于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想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考虑民族语言和群众的理论基础状况。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水平低

青海藏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及交通比较落后,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宣传形式单一,多是书面和口头宣传,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海藏区的接受度不高。

(四)多元社会思想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信息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如今,网络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网络虚拟环境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但很多网民没有政治信仰,缺乏法制观念,容易随波逐流,轻信网上的歪理学说。

二、青海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影响因素

在青海藏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境内外“藏独”势力的影响

目前,青海藏区个别地区的反动分子仍以“民族”“人权”等为口号破坏着青海藏区的稳定,个别地区连续发生打砸抢烧的违法事件,部分寺院僧侣聚集闹事,高校藏族学生成为“藏独”分裂分子煽动利用的对象,有些“藏独”分子甚至破坏青藏公路和铁路等重点设施。“藏独”分子在进行恐怖活动,主要是要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些都影响了青海藏区的稳定发展。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的这些分裂和渗透活动,使青海藏区主流意识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干扰,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海藏区的推进。

(二)藏传佛教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其在青海藏区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在藏族人民心中,藏传佛教是教义非常完备的宗教。他们认为,藏传佛教是一种根植于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中的、具体的“民俗宗教”,其不仅仅是一套教义,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青海藏区的农村和一些牧区都能看到“左手拨念珠,右手摇经轮”的藏族群众,他们在行走时或是闲坐时,只要有空闲,便口诵简短的经文,十分虔诚。这种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民间宗教”信仰,虽然没有进行像寺院教育那样的系统教育,但却深深影响着广大藏族群众的人生观和具体的社会行为。“在他们看来,比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更能帮助解决问题。宗教使他们相信宿命,消极对待或逃避现实世界,不愿意发挥自身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受其影响,部分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不够,甚至排斥马克思主义,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青海藏区的传播。

(三)封建迷信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落后的青海藏区,民众除了信仰藏传佛教外,还深受封建的迷信思想的影响。在青海藏区的一些边远牧区,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有些民众认为得病和灾祸都是报应,他们不去看医生而是让巫师占卜,往往耽误了看病的时间,得不到及时救治。此外,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也依旧存在,影响了青海藏区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些腐朽的思想渗透于民族群众的生活,影响着民族群众的思维方式,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海藏区的推进。

(四)民生问题凸出

青海藏区至今没有完全脱离靠天种地,靠天养畜的生存状态。因此,在青海藏区扶贫又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生态环境的脆弱,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青海藏区的水质非常差,有些地区因为山高,甚至常年缺乏水资源。经济是基础,青海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自然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使得人们无暇顾及生存以外的其他问题,限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甚至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有排斥心理,致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海藏区的推进举步维艰。

三、青海藏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一)结合青海藏区民族心理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要推进青海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了解民族心理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地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2]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一方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高度关注青海藏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青海藏区不断发展,各民族的民族意识不断提高,这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发展和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偏激和不良的民族意识,因此,要结合青海藏区民族群众的心理变化,不断地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民族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民族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因此,一定的思想体系只有转化为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如需求、愿望、动机、情绪等,才能更好地反作用于对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认同。比如,藏区民众喜欢唱歌跳舞,可以通过歌词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等,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二)采用多种推进方式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民族群众,也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空道理,停留在书面的理论中,这样都会使少数民族产生厌恶感。要结合青海藏区的实际,有效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及其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并融入更多的藏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或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或播放一些爱国主义电影,通过这些方法让他们主动地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或价值观,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青海藏区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注重藏区群众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归宿点和落脚点就是回答和解决了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即民生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注重民生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与自然、社会及思维规律的科学,归根到底是围绕人进行的研究。对青海藏区的群众来说,就是要满足藏区群众最实际的问题,让藏区的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会能使群众树立信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新的认识。

(四)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推进青海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权利,但是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不信仰任何宗教。青海藏区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党员干部多是少数民族同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始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任何情况下不能动摇这一原则。其次,青海藏区广大民族干部要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各项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唯有如此,广大农牧民群众才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确立其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进而才会在日常生产生活主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五)创新理论宣传平台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不能仅依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而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比如,为开发挖掘本省红色资源、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班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依托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精心打造“红色班玛”,编制完成了《班玛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则》,相继推出了一批《红军长征在班玛》《红军长征在班玛的故事》等红色文化史料;通过全县上下积极有效的宣传、推介、申报和打造,目前“红色班玛”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红色班玛”旅游品牌日渐响亮,“红色红利”获得分享。我们可吸取这一经验,将之扩大开来,加强理论宣传平台建设,加强理论宣传,使民众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责任编辑:王崇】

猜你喜欢

藏区大众化青海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大美青海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青海“闯关”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