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语言的陌生化效应
2018-03-07程艳
程 艳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汾阳 027002)
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巨匠,英国著名的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因为擅长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讽刺技巧而著称,他的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游记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因为独特的陌生化讽刺技巧而闻名,流传至今依旧让读者回味无穷。而评价这本小说的人一般更为关注的是他鬼斧神工的讽刺技巧,但他对于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也同样有一定造诣。本文主要对乔纳森·斯威夫特小说作品《格列佛游记》进行赏析,探讨其中陌生化技巧的运用。[1]
一、“陌生化”理论
20世纪初,俄国的一位形式主义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就曾经提出过“陌生化”理论,并且一度是他的核心理念,这个人就是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认为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对生活似乎都麻木了,以至于忽略了生活中很多小事,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小事背后所隐藏的各种特质,习惯让人们对这些小事的感受都变得简单自觉。而艺术最大的任务,就是让人们恢复对事件最原始、最初始的感受,用区别于以往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并在熟悉的事物中看出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不一样的东西则能给人带来新奇感,这就是“陌生化”效果。除此之外,什克洛夫斯基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容易被人理解,还引用了托尔斯泰的一些作品,“托尔斯泰对于陌生化理论运用其实有一些巧妙之处,文章中的很多名称并不是用来指代事物本身的,对那些事物的描写就像第一次看见它一样,把自己当成完全不认识、没见过的东西来写。”例如,托尔斯泰在一部小说里描写鞭刑,他就像第一次看到这件事情一样,首先将鞭刑的整个过程描写得一清二楚,生怕有所疏漏别人不能完整理解。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理论的运用让熟悉的事物多了几分新奇感。除此之外,托尔斯泰并不是只在一部作品中运用过这种方法,他的作品《霍尔斯托梅儿》也曾引用过陌生化理论,以一匹马的视角来看世界,通过马的眼睛来表达自己想要描述的事物。而这样一来就构成了冲突,即私有制社会的观念准则与不知道私有制为何物的“马的准则”两者之间的冲突,在私有制标准下,人们习惯将每一件所看到的事物都贴上私有标签,将物品归属成你的/我的/他的,而这样的冲突让人们对这个制度标准作出新的判断,从而形成现实社会的批判标准。
二、《格列佛游记》的陌生化技巧
(一)形象创造
按照小说主人公的游记经历进行划分,这部小说被分为四部,分别是利利普特游记;布罗布丁奈格游记;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椎、日本游记;慧洇国游记。利普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居民身高都不是太高,主人公格列佛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巨人,而这就是一种陌生形象的创造。画风一转,第二部中主人公所去的布罗布丁奈格这个国家相对来说都是一些很高大的人,所以主人公格列佛突然从一个巨人变成了小矮人。第三部中,作者将勒皮他想像成一个全是飞岛的国家,除此之外,这个国家的居民很奇怪,除了有奇怪的长相,还有着奇怪的思维,整天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第四部中的慧洇国则是一个全是马的国家,马是这个国家有理想的居民和统治者,而有着人的形象的琊胡则是马所圈养的畜生。乍一看这部小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因为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人物,但与那些单纯的童话故事相比较,《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较高,而这主要得益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形象都被作者以一种陌生的场景重新描述了出来,而背后现实的指代则让其更赋现实意义,如小人国背后实则是大英帝国统治者集团内部托利党与辉格党之间的勾心斗角,小人国的皇帝指代英国乔治一世;在大人国中,作者通过大人国中的人物视角将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及宗教等问题借大人国之口尖锐地提了出来。[2]
(二)语言描写
除了人物角色可以陌生化之外,语言也可以被陌生化,如生活中的方言土语、行业用语及俚语等,都可以被模仿创造成其他语言。《格列佛游记》中的很多语言都经过陌生化处理,而同时又达到了有意而为之的效果。例如,在小人国中,有两位小检验官曾经向皇帝递交过一份搜查清单,清单上的语言就是模仿下级向上级交代事情的口吻,主人公曾经翻译过这份清单,所以作者借主人公的视角将这份清单描述出来,以此来讽刺小人国的臣子少见多怪、愚昧无知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当格列佛可以被释放,但需要拟一份释放条件的文书,这时,主人公也模拟了赞颂的腔调,以此来赞颂小人国皇帝的身高高出小人国的平均水平,以及国家领土辽阔等,这种语言表现手法直接模仿了当时英国流行的官方公文,表达了对小人国国王的嘲讽。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语言技巧将小说文学化,从而使小说更偏向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也能丰富小说的情节,所以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作者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例如,飞岛国中,作者在对拉格多克学院描写时,将反语运用得淋漓尽致,对当时英国皇家进行了嘲讽。科学院里最有资历的“老头”,所研究的内容是怎样用人的粪便做成新的食物;而另外一人的日常主要研究的是冰块能否烧成火药,并且研究者还打算发表相关文章,来探讨火的可煅性[3];最聪明的建筑师对于发明新的建筑方法乐此不疲,他正在研究怎样“我们先建筑最顶端的屋顶,然后从上往下最后再做地基。”而在慧洇国旅途中,人被比喻成国内正常居马所圈养的畜生,将慧洇国高尚品德与“耶胡”的贪婪、嫉妒以及没有信用等缺点进行对比,凸显了友谊、理智以及仁爱的人性品格。
(四)叙事角度
在弗里德曼的《小说的视角》中,他探讨过八种不同的小说视角类型,其中曾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这一叙事角度做过一些理解和说明。《格列佛游记》及更早时期的《鲁滨孙漂流记》都是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对小说中的故事进行描写叙述,读者通过主人公第一视角对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理解。但有时为了制造悬念,作者也会在小说中不断变换角度来对故事进行叙述,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陌生化效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作者除了使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对故事进行描述,有时候也会采用旁观者的角度,即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事件,相较于第一人称,它的优势是站在一个客观的旁观者角度,将事情看得更为全面。例如,在小人国的旅途中,主人公格列佛被海军大将和财政大臣联合起来进行弹劾时,作者放弃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转而用了第三人称,借一位朝中重臣将整件事情交代清楚,揭开了朝廷大臣相互勾结陷害忠臣的丑恶真相;而在接下来的大人国及慧洇国中,作者同样使用了第三人称的手法,将讽刺对象的阴谋通过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出来,以客观清晰的方式将所有的讽刺挖苦及贪婪嫉妒全部叙述清楚,所有的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斯威夫特在叙事角度上陌生化运用的用心。[4]
三、结语
《格列佛游记》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儿童小说,偏向于童话故事,但其中陌生化手法所蕴含的讽刺意味才是其为人称道的主要原因,也是它经久流传的原因。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鲍里斯·托马舍夫基曾对《格列佛游记》中怎样运用陌生化技巧进行了一番论述:“如果想要将每一件事情都交代清楚,他只好丢掉一些温和的外衣,抛弃传统的写法,因为在讲战争、议会阴谋以及阶级斗争这一类事情时,去掉辞藻上体面的掩饰,让小说陌生化,让真实得以展露,这些话题才能显示出他们实有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