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教育生态视角

2018-03-07李想刘艳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外语应用型课程体系

李想,刘艳君

(1.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2.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

教育生态视阈下的外语课程体系建设,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明确课程观,明确各个要素的生态位,将客体环境建构和主体能力培养看作一个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各个要素要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 高校外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生态理论基础

1.1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属于教育分支学科,其核心在于认为教育是一个统一有机的系统,具有复杂性,揭示了生态结构、功能、原理、规律,以及教育的行为生态、教育生态的演替等内容。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是一个由多种因子有机相连的生态系统,各要素、各层次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教育生态学则力求揭示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复杂性及关联性,以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研究由这种关系联结起来的教育系统,赋予作为整体的教育生态以更大价值。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人才、教育、环境得到和谐持续发展。

1.2 生态主义课程理论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是在生态主义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主要包括卡普尔的课程思想、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思想等。

王牧华(2004)认为,生态主义课程是基于生态主义理论研究课程的产物,其中一种表现形态为,以生态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课程及其理论,即生态主义课程本体。整体性、开放性、丰富性、发展性是生态主义课程的特点。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增进对自然的理解、尊重与保护,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文化发展的生态化,促进个体发展的和谐性。生态主义课程观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倡导建立灵动协调的动态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2 生态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2.1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外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需要在平衡和协调学校整体教育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整体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就会导致各个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降低。因此,要重视学校教育生态整体发展,通过制定学校整体的政策措施、保障机制,推动学校各个部门、学院的整体平衡,协调学校教育生态各要素,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学校整体教育生态的顺利推进。同时,外语课程体系内部由若干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不能割裂开来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或者某几个因素,而应该将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放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生态系统这个母系统,依据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内容整体性、教学评价整体性原则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系统的思考。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教学的整体性把握,充分考虑各种教学因素的整体效应和协同作用,将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和动态平衡理念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考虑教学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2.2 开放性和灵活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应该注重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建设,营造开放和谐的外语教学环境,进行各方面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突破学科限制。另外,在多层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结合辽宁省社会发展趋势,随着师生的发展和具体的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对课程结构、学分学时、课程性质等进行灵活设置,多样化组织教学形式。

2.3 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才培养是复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实施,需要教师、学生、课程结构、课程目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即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离开教师和学生,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过程,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内化。二者的认知能力、对教育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变化等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切实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

2.4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既要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功利性需求和长远性、素质性需求。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要瞄准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符合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动机、学习条件,落实学生在未来工作环境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体现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需要。

3 辽宁省应用型高校本科外语生态课程体系建设途径

如上文所述,教育生态学注重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全面联系,突出其整体价值。教育生态视阈下的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客体环境的合理规划,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等主体核心要素的能力提升。

3.1 合理建设客体环境

3.1.1 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要基于满足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外语人才需求情况。外语人才能力的提升也要面向当前社会及企业对于外语人才能力的需求。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外语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选择,才能促进外语专业及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

戴曼纯 (2016)对我国外语人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指出,首先赢得用人单位需求的是,外语能力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有工作经验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另外,外语人才的听说能力、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程度有待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面向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在于向社会输出能够从事语言技能应用型工作,具有专业应用型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综上所述,针对外语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结合辽宁省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结合学生意愿、学校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经贸、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的掌握能力,为以上领域提供语言服务。针对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应侧重提升其基本的专业外语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结合其就业方向,让学生能够读懂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要求,能够了解交易国家和地区的基本风俗习惯。针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受学时等各方面因素限制,可以侧重培养外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今后的自学能力。

3.1.2 课程结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课程结构,按照课程内容主要分为通识课程、外语专业课程和其他方向课程。按照课程性质主要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功能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1)外语专业。 结合当前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侧重于培养“外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外语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也要符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外语专业课程设置要考虑外语知识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体性,可以分为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

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为必修课程,主要以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课程为主,贯穿大学一至四年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应用翻译能力,着重提高口语、听力、口笔译等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外语专业课程必修课和非外语方向课程选修课。外语专业课程主要是指外国概况、文学、文化类等课程,为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化风俗,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安排其授课语言、学期和学时。非外语方向课程为选修课,可以在三、四年级,结合学生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课程。

通识课程模块可设置选修和必修课程,本族文学、文化类课程为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本族文化素养,哲学、宗教等内容可以设置为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践课程模块需要结合学生能力培养,合理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调整内容、地点、方式,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校内外实训实习以及灵活多样的毕业设计。

(2)公共外语。如上述所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外语能力培养侧重于提高学生基本的专业外语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公共外语课程贯穿大学四年,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多元化生态型公共外语课程体系。必修课主要在一、二年级开设,包括基础听说课程,侧重培养语言技能。由于部分院校已经允许学生在一年级参加大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四级考试,因此选修课程的开设时间可以不局限于三、四年级。针对学生外语能力,开展动态分类教学。对于需要外语考级的学生,满足其考级需求,开设基础外语类课程;其他学生可以实行跨学科学习,设置通识课程、外语专业课程、行业外语课程等。

(3)第二外语。结合 “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经济发展对于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现状,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应该不仅限定于外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外语能力,选择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基础技能课程和外语专业课程。前者侧重培养第二外语的基础语言知识掌握和今后自学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让学生了解外国风俗文化。

3.2 课程主体能力培养生态化

外语课程体系是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如果说合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为课程体系的成功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客体环境,那么作为课堂活动方式执行者的教师和学生,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生态主体的能力培养,是课程体系生态化建设过程的核心要素。

3.2.1 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是外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出发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适应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合理制定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2 教师能力提升

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的生态构建,离不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教师作为整个生态课程体系的重要因子,其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功能的整体实现。只有加强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外语教师发展和考核机制,构建科学的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创建生态环境,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调整,提升自我内涵,才能促进外语课程体系的合理应用,以及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生态理论指导下,依据生态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课程结构符合培养目标,提升生态主体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充分考虑课程体系建设要素之间复杂的关联性,确保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猜你喜欢

外语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