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困境与策略探析
2018-03-07陈秋红
陈秋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4)
0 引言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助人工作,心理咨询师良好的个人成长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早有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对心理咨询工作效果有显著影响。阿贝尔认为咨询个案成功的因素在于咨询师本身,他在总结自己咨询实践的基础上曾指出: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1]。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不仅影响着咨询效果,还影响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我们在培训学习与交流中发现,有些心理咨询师不能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对来访者和自己造成的影响。他们通常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了莫名的无助感和迷茫感,有时还觉得这个工作做不下去了,对自己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负性评价,认为自己不行,无能等。还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仅凭着一腔热情工作,缺乏自我觉察的能力,经常尝试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如希望治愈每一个来访者,结果助人不成反而害人害己,这些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涉及到对重大生活事件的看法、未完成情结、对当下状态的觉察、工作倦怠、职业伦理道德等,通常持续时间长,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花费的时间也很多。
1 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面临的困境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咨询师团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工作在高校一线,承担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体与个别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他们的个人成长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1.1 工作任务繁重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来源复杂,其主力军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行政人员、思政教师、心理学或教育学毕业的教师、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不足的是所学的专业方向不同、深浅不一、从业愿意度有高有低,个人成长动机强度自然也就高低不一, 不太容易形成共同成长的集体向上的合力。与此同时,各高校心理咨询师人数少,师生比高,工作任务重。从《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方案》(鄂教思政〔2012〕13号)等文件规定达标的师生比为1∶5000可见,多数高校还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湖北省官方公布的数字看,当前高校的师生比是1∶8000,多数高校到了学期中,咨询量就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为了让来访者不错过看心理咨询师的最佳时期,很多老师不得不经常加班,最多的每天接待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来访者,长期处于疲惫不堪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个人成长很容易被搁置。冯清梅认为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身兼数职,除了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还需处理行政事务,开展学生工作,完成科研任务,教授心理健康课程,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时,容易遭遇伦理困惑和心理冲突,这会给他们造成工作和情绪困扰[2]。
1.2 资格认定简单,后续监管不足
在美国,取得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至少需要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和2年以上3000小时被督导的经验。在他们的实习和从业之初,必须有督导师专业督导,还包括各种专业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学习。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部门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资格鉴定要求偏低,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一般经过短期的课程培训和理论考试即可获得资格证书,但拿证后没有相关机构进行监管,缺乏继续教育和督导,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不到3万人,而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员多达五、六十万之多,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后简称注册系统)认可的注册心理师、督导师还不到1000人[3]。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2017年9月,人社部[2017]68号文对社会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鉴定考试。这一举措引起业界的巨大反响,有拍手称快的也有表示不理解极力反对的,但这无疑给高校心理咨询师敲响了警钟:今后,简单的资格认定不代表就有能力从事心理咨询服务,如果想继续从事相关工作,必须提升业务水平,加大后续的学习与督导的力度。
1.3 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当前,由于各高校对心理咨询工作认识不同,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归口管理不一样,缺少与之相符合的独立的培训、考核及职称评定体系。有的学校将之归口于行政系列,走行政职务晋升的途径;有的等同于教师系列,走职称评定的道路,这使得心理咨询师们无论走行政晋升还是走职称评定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他们要将时间与精力分散在宣传、活动、教育、咨询、危机干预、教学、科研等不同工作上,在行政上不及思政部门容易出业绩,在教学上不及教师容易出教学与科研成果,这大大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持续性。
1.4 普遍的工作倦怠
心理咨询是高危职业,心理咨询师通常因职业的特殊性而面临工作倦怠的风险。国外部分研究者对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发生率也作了专门研究,Mills对173名学校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大约40%学校心理学家有高度的工作倦怠。Vredenburgh、Carlozzi和Stein的研究同样显示,大部分咨询师都处于中等或低耗竭水平;Persing的调查发现处于耗竭状态的咨询师仍然在40%以上[4]。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杀、违背伦理道德、甚至犯罪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近来频繁呈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高校心理咨询师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大量研究显示,心理咨询师以及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发生率的整体水平较高,相当比例的咨询师正在经受工作倦怠的侵害,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健康发展。
2 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策略探析
要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的成长困境,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胜任力,保护咨询师和受服务对象的利益,同时也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社会、高校、行业学会和咨询师个人需要共同努力。
2.1 优化外部成长环境
2.1.1严格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准入门槛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了心理咨询师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办法[5]。但这套被笑称“只管生,不管养”的办法推出后,首先在业内就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和批评,非常多的专家都质疑其合理性。美国是咨询专业发展比较先进的国家,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和专业发展路径来制定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员认证与培训制度[6]。
我国目前高校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人员专业背景比较复杂,专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联合中国心理学会等专业组织和行业组织,制订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课标准和教学计划等系统文件,然后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和程序去培养人才,从而实现心理咨询专业人才高度专业化。这方面,注册系统已经做了全新的尝试,全面制订了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并加以实施,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和专业认可度。人社部近期废除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已经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成立监管机构,出台监管政策与制订监管制度。
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师任职的正式资格,无论是硕士水平还是博士水平的专业人员, 绝大多数人都获得了心理服务专业资格证照,这种专业资格证照制度是职业规范化和服务专业化的质量保证[7]。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招聘也需要提高专业化要求,参照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如在专业背景,毕业院校,做咨询师之前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设置相应的条件实行资格认证准入制。
2.1.2认证培训项目,促进职后专业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咨询培训市场上少有专门的针对高校心理师的培训项目,大家接受的培训课程五花八门,短周期的专项培训较多,系统化长周期的培训较少。不少高校心理咨询师接受理论学习多,实践训练少,或者虽有实践训练课时,但缺乏必要的监督指导和评估,这样培养出来的心理咨询师直接到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岗位,他们通常很难在咨询和治疗实践初期恰当地处理问题,有效地提升自己和帮助到来访者,最终导致既害人又害己,从而容易出现工作倦怠与职业枯竭现象。
近十年来,随着专业化的发展和注册系统的推动,中长期经过专业资格认证的培训项目陆续出现,如中美班、中德班、中法班等,这些项目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由注册系统认证,东方明见机构联合承办的“以人为中心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连续培训”项目,注册心理师、督导师的培训项目也连续开设了三期,第四期正在报名中,这些都给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心理咨询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培训项目,完成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并重视督导环节。
2.2 加快个人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心理咨询服务也开始朝向职业化、实效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这些都要求心理咨询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快速成长。
2.2.1强化个人成长的动机,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个人成长动机是一种强大内在动力,它激励个体有更强烈的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在经验中不断生长的意愿,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生长的变化过程,注重成长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和自我觉察,积累的经验、持续甚至终身的学习过程,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高校心理咨询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从事这个职业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强化自己的成长动机,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2.2接受成长训练与心理咨询体验,提升自我觉察
咨询师可以接受规范的个人成长训练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来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在美国,精神分析师(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是十分严格的,他们在完成基本的专业培训后,需要进行三年的专业机构中的专业实践,还必须接受为期一年,每周不少于五次的个人分析,才能正式执业。这种关注个人成长的训练与咨询,十分有利于咨询师在从业之前就获得更多的专业性的个人成长,尽可能系统解决个人的成长问题。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高压力职业,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接受个人成长训练和心理咨询体验,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觉察和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觉察自己的固有信念,认识自己的互动模式,减少潜意识的驱使。
2.2.3从事咨询实践促进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咨询实践可以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师总结经验与教训,来访者的困惑和人生故事也有助于咨询师反观自身的问题,从而逐渐走向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
2.2.4接受专业的心理督导与同行的业务交流
心理咨询师要想少走弯路,实现较快的自我成长,需要定期接受专业的心理督导,并参与同行间的业务交流与相互督导。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特质主要与先天遗传素质相关,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盲点和误区,这些将对心理咨询过程产生一定的负面的影响。这些局限性和盲点,可以通过专业心理督导的帮助来消除。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艺术,很多心理咨询艺术和技巧,也只能通过与督导的互动才能体现出来。
在我国当前,督导师资源比较稀缺,费用高昂,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没有条件接受一对一的督导,只能接受团体督导,此时,同行的业务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弥补督导不足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定期的同行交流,能够让咨询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2.5定期参加心理互助团体
心理互助团体是心理咨询师同行间为了个人成长而自发自愿结成的各种个人成长小组,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团体大多通过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典型案例分析等学习与交流活动,促进小组成员整体咨询水平和咨询能力的提升。每个咨询师都有各自不同的局限,他们的咨询理念、咨询风格、咨询流派不同,他们各自所接待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因而,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可以互通有无,互相解惑,互相帮助,相互督导或相互倾诉,从而成功突破职业困境,获得共同成长。
[1] 周周,赵霞.学校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调查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43.
[2]冯清梅.论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若干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9.
[3]王国强.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人民日报[N],2017.9.25(7).
[4]裴涛.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1-2.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开展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劳社鉴发[2002]24号.
[6]江光荣,夏勉.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14.
[7]俞海侠.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