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中原倡议

周 佳

(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1 “一带一路”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时明确提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简称为“一带一路”

2 “一带一路”对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影响

2.1 加强中原与各地区的人文交流

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文化先行战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实现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而旅游合作是各国和地区互相深入了解的重要手段。中原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产业发达,与沿线省市和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基础。进一步整合中原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促进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

2.2 增强中原特色文化城镇发展动力

河南省的特色文化城镇建设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原地区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贸易合作交流的传统,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利用人文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协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打造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新的发展潜力的重大举措。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国家鼓励和培育投资环境、内需消费、创新发展等经济增长点,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资金保库、项目投入等方面有大量倾斜。”中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中原地区挖掘自身资源和特色优势,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中原地区城镇化、信息化、科技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2.3 优化中原特色文化城镇建设新格局

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形态、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一大障碍,同时也是特色文化城镇建设需解决的一大难题。随着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城乡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实现了互通、互联,而且不断拓展在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促使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制度政策和体系不断完善和融合,实现城乡制度和设施的共享衔接,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促进特色文化城镇的建设,并进一步优化了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的新格局。

2.4 引领中原特色文化城镇产业新升级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这为中原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但长期以来中原地区各乡镇的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不足,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创意、附加值较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中原地区特色文化城镇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并为其开辟新的市场和通道;另一方面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建设及中原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了不同地区物流、投资、贸易、产业、资金、人员的整合和流通。而且中原地区集聚了高端创新资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不仅加快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特色文化城镇的产业新升级。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

3.1 坚持政策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建设需要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引领,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的政策与措施,需要协调推进财政、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以加强特色文化城镇规划的引导和约束。 河南省委省政府指出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相关产业和环境优势的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及市场运作,将其培育成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等特色小城镇。同时,省内有关单位和各县市也相继制定了支持特色文化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与政府进行上下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中原特色文化城镇的快速发展。

3.2 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科学指导

特色文化城镇主要涉及文化、特色产业、旅游等多个领域,但“特色”没有相应的标准,而且对其理解也互不相同,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盲目建设的问题,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科学指导,努力做好特色文化城镇的保障工作。特色文化城镇的建设,首先是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特色文化城镇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根据各城镇的文化、历史、景观、产业等资源及区域优势,明确其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二是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并设立以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主导的政府领导机构,在特色城镇的项目落地、用地保障、政策制定、管理体制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和协调。同时定期召开会议,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梳理。还要健全落实“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的目标考核、经费绩效评价、重点督办、跟踪督查、问责激励等制度机制,为河南省加快特色城镇建设营造更好环境”。

3.3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2016年11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撰写的文章《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助力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到,对于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增强其发展动力。文中还指出:“在全省选定100 个经济发达镇,作为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在100个经济发达镇中,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有中华玉都的称号,同时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以玉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小城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并逐渐完善和改进管理服务方式,增强特色文化城镇发展的综合能力。焦作市温县赵堡镇为中国太极的发源地,利用太极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城镇,该镇成立了陈家沟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与赵堡镇进行套合管理,实行直管镇管理体制,提高城镇管理效率。驻马店马谷田镇扩大其社会管理权限,重点是扩大在产业发展、城镇规划、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审批权,完善其财政管理体制,并赋予其相应的财政权,推动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4 坚持“互通互联和合作共赢”的原则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通互联和合作共赢”的原则。河南作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阵地之一,其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更是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秉承“互通互联、合作共赢” 的理念。 “互通互联,即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和机制体制的融合,加快公路、港口、铁路等交通设施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实现物资要素的自由流动。合作共赢,即是要在不同区域实现共同发展”。 中原地区特色文化城镇建设要实现互通互联与合作共赢,首先要依托河南的交通优势,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网络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性。实现快速铁路通达全省市,打通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并改造乡村道路的状况;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完善航空运输网络;建设“宽带中原”工程,实现城乡网络互通。其次是构建与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与共享的机制体制,保障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公平性和均衡性,解决城乡各种资源流不畅等问题。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及产业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中原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御中原 画饼充饥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