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接地气的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2018-03-07李景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南村村民农民

李景雨

(吉林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33)

乡村文化在乡民的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包含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精神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行为准则、社会心理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注重发掘传统文化习俗与文化传承方式,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紫南村是佛山市禅城区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面积5.88km2,现有大小企业54家。近十年,紫南村依托当地便利的交通运输优势,出租村里土地、选商引资,引进节能环保的企业后将全村的集体合同收入提高到1.1亿元,村民人均分红10800元。在推动村子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因素之一。而转变村民思想、凝聚大家的力量和智慧,正是通过一次次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实现的。可以说,文化活动在农村基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文化活动能够凝心聚力

2008年,紫南村党支部书记潘柱升上任不久,村里比较混乱,村民与干部之间充满着不信任甚至怀疑。理顺干群关系是实现和谐共建的关键因素。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打破这种局面的却是一次歌咏比赛。2008年,为了庆祝国庆,村里举办了合唱大赛,每个村小组都要派人参加。为了赛出好成绩,每个村都加紧排练并不断交流,村民和小组干部之间也在为“集体事业”研讨、交流,此前的距离感突然消失了。

此后,紫南村两委又趁热打铁,相继举办了村运动会、青少年素质拓展等活动。经过一系列活动后,村民之间、干群之间更加亲密、和谐。

2 文化活动能够提高认知

在凝聚民心之后,紫南村又在提升村民素质上做足了文章。为推进“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目标,紫南村建设了“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又开设了“紫南文化大礼堂”。同时,紫南村完善仁善文化长廊、紫南村文体艺术中心、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成立村级文体艺术联合会,为文体队伍提供活动阵地和资金保障。每年开展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系列评选活动,在全村掀起争当模范典型的热潮。

就这样,村民在各种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中提高了认知,将紫南村“有梦想、守规矩、讲礼仪、行善事”的村风传扬开来。

3 文化活动能够唤起乡愁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也要有文化的繁盛。留住历史才能望见乡愁,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紫南村在“三馆一讲堂”内,设置了多个展出项目:早年的渔船,缫丝的工具,粮票、布票,煤油灯,扁担和箩筐,写有四十年发展简介的“时光隧道”…… 很多在外创业的村民看过这些项目后,心生感慨,带着项目、带着资金返乡创业。

4 文化活动可以传递文明

为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佛山市创新组织了“微家书传家风”活动。活动中,315万人次积极参与。组委会收到微家书40余万封,实现了“一封微家书、温暖一座城”。同时,佛山市以“家庭文化节”为载体,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更多时候,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并积极引导农民朝着文明的方向越走越敞亮。在紫南村评选十大美德人物的活动中,有一项是评选“十大好媳妇”。最初发起的时候,并没有人报名。村民一听“十大好媳妇”,都觉得自己所做的太平凡了,不够评选资格。有的想参加评选的,又赶紧检视自己是否有对老人有不好的举动。甚至有人担心,一旦被评上之后,再跟婆婆理论什么会被别人笑话。同时,一些老人更加关心儿媳检视自己。一时间,家庭和睦、婆媳相融的文明之风迅速吹起。

尽管文化活动有着诸多的积极因素,但是,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时候,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活动效果。而要在农民当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就要求活动的形式要接地气。

5 接地气的活动能够鼓舞农民士气

很多时候在农村开展活动的时候,农民经常有犹犹豫豫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腼腆,另外一方面是活动和他的生活距离较远。而要吸引更多的人,就要开展接地气的活动。前几年,《乡村四季12316》栏目组在录制春节特别节目的时候,有一项和农民互动的游戏,那就是农事劳作。在搬运玉米、搓玉米的过程中,几位农家女积极参加,表现得干净利落,录制效果特别好。随之,调动了更多的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 接地气的活动有利于引起共鸣

在每届长春农博会上,《乡村四季12316》栏目组都要开展系列活动,每次活动中报名者都积极踊跃。究其原因,就是活动接地气,活动有看点,大家愿意参加。2017年冬季长春农博会上,栏目组推出了“农民晒产品”活动,要求农民用简洁的方式描述其农副产品的优点,可以做一些辅助性演示。一时间,报名者积极涌现,限定的名额很快就预定完毕。而且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对此活动的认可程度一度攀升。

好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是开展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要让这些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还需要合适的人选来操作。在牵头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人选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7 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

讲政治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重要前提。无论是多名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演出,无论是基层群众怎样认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深刻了解国家政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摆在最前面,要让文化活动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足够的正能量。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根生特别注意这一点。他经常在妇女节、劳动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动员全村参与,将有关妇女儿童保护、劳动者智慧颂扬、基层党员业绩彰显、退伍军人建设家乡的风采等内容寓教于乐地展现出来。

再比如吉林省磐石市的基层政府,在“新时代传习所”相关活动中,传习员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用“三句半”“数来宝”等方式表达出来,让农民群众一听就懂,一听就被吸引进去。通过此种传习方式,既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又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8 要深入了解农民需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吉林省在乡村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推出系列举措,“三下乡活动”“农家书屋建设”等措施不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吉林省,二人转是农民朋友钟爱的“精神食粮”。近几年,吉剧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活动过程中,一些带有“高大上”正能量的剧目不断推出。在满足农民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农民精神品位的作用。而这一点,正是新时期新农民的觉悟提升的具体体现。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了解农民所需呢?那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艺创作者、表演者以及组织者,要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体验生活,体验农村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民的素质普遍提高,自媒体发展速度也持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开展一些调研活动非常必要,也非常便于操作。

9 结语

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文化惠民,更有利于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而要这些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形式上还要力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这些工作做好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天平上,会增加一颗沉甸甸的砝码。

猜你喜欢

南村村民农民
南村谈艺录(视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探访芦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莲花县南村水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