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分析法浅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2018-03-07谢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价值链科技成果

谢菲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逐渐重视,近年来陆续颁布了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意见等措施,而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国家科技创新的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下,如何正确调整和发展是如今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价值链分析法,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当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及其弊端

1.1 当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法的核心要素是价值,通常用于企业分析其潜在的竞争优势,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来说,其价值主要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就是高职院校为目标企业的产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的技术服务。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围绕着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包括了政府、企业的对接服务、高职院校自身的项目人才选拔、科研平台的管理和项目研发以及项目的审核和奖励机制。

1.2 当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链存在的弊端

用价值链分析法对现有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价值就是与企业合作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这也是整个高职院校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链的核心,但是目前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价值核心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并不能给高职院校本身带来发展和竞争优势,在高校的人才教学和培养、项目的成果分配等方面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2.1 片面追求项目进展,忽视人才培养

在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现有的高职院校价值链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而开展的,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一味地追求项目进展,片面地提升科研项目工作的效率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并没有选拔一定数量的教师和学生进入项目,大多数是外聘或者引进社会上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入项目。

1.2.2 科研项目与教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为了更好地完成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项目,更加高效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职院校会选拔一些有着项目背景的教师进入科研团队,但是被选拔进入科研项目的教师往往都是教学骨干,身上背负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由于科研项目的复杂和繁重,进入科研团队的教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成科研任务,这必然导致了其教学工作的懈怠,学生在其教学中往往陷入了“讲太快,听不懂”的恶性循环,教学成果往往事倍功半,之后往往教师需要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返工”,在无形中增加教师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1.2.3 技术成果分配问题

高职院校在完成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分配时,参加科研项目的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政策限制,并不会分享项目成果,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工作积极性。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利益分配时,项目成果的划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评估,而为了尽快与企业进行项目结项,提高科研平台的结项率,加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职院校往往会放弃大量的项目成果,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往往选择高职院校在投入巨额资源并不能得到相对应的回报,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对于政府牵头的企业合作项目,便会出现完成任务的心态,项目完成的质量便会急剧下滑。

2 当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链的建议

现有的高职院校价值链的核心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而围绕着这一核心,目前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片面追求项目进展,忽视人才培养、科研项目与教学之间的冲突、技术成果分配问题等一系列的矛盾则是必然会出现的,这也是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后的必然现象,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作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积极促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并不应该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作为核心价值,高职院校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是应该利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契机发展自身,而不是仅仅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开展工作。

2.1 科研项目为辅,创新人才为主

在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同时,应该大量的吸收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进入项目组,培养高职院校师生团体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科研项目的完成时间有所推迟,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科技转化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项目所在领域的前沿技术手段,理解了技术创新的深刻含义。

2.2 增加人事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同步教学工作和项目科研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中参与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任务和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更应该积极调整对参与科研项目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教学和科研有着明确的界定,所以使得院校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之间只能二选一,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一定的下滑。

2.3 降低技术成果分配的门槛,鼓励科研人才的二次就业

原有的政策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收入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而对于进行科研项目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则大大影响了他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树立学校对于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应有同等待遇的观念,取消编制人员相对于非编制人员的福利政策,鼓励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跳出编制,为其完善福利制度,打消其对于非编制人员的担心。在与企业进行项目成果划分时,应该积极争取自身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适合自身资源和技术存储的科研项目,定位适合学校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

3 结语

在高职院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有价值链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作为价值链核心的不合理性,指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弊端,给出了应该将高职院校自身创新能力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链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建议。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价值链科技成果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