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03-07吴新建陈艳茜宁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养老

吴新建,陈艳茜,宁玲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30%。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4.9%,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养老产业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作为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养老人才的确非常缺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短板,严重阻碍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1 养老人才供需现状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和政府从不同的层面鼓励与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根据《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显示,全国约有406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国际相关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20万专业护理人员和1300万护理员。养老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养老人才需求的与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从养老服务专门人才供给方面来看,一是养老人才数量少,目前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人员更是不足2万人,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院校每年培养的学生规模在3000人左右,无论是现有的养老人才供给还是养老后备人才储备都严重不足;二是养老人才质量难以保证,我国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是通过简单培训甚至无培训直接上岗,而养老模式多样化,养老机构多样化,老年人需求多样化,老年问题的复杂性等问题,对养老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作为职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也纷纷加入,从1999年至今,我国陆续有20多个省份的100多所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定程度缓解了养老人才供需矛盾。

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短,还属于比较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各院校都还处在初级探索与实践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人才培养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全国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主要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两大类,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会有自己不同的侧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时候,会更多地考虑院校自身的优势并加以处理,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会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而非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会注重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的学生所学技能会不一样,再加上老年工作的特殊性,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行业与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所需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毕业后到面向社会和企业,就很容易受到挫折,易于流失,甚至很多人考虑改行,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要深入行业和企业了解人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2 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教育部 《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大块构成,所以在课程模块设置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差别不大,但由于不同院校,专业特色不一样,培养目标不同,所以出现不同院校开设的具体课程以及课时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医学院校会加大养老护理类的课程和课时量,而非医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则会加大服务与管理类课程与课时量。

2.3 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虽然,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实训教学课时的比例做出了最低要求,但高职教育本科化现象还是很严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实训教学环节仍有所欠缺,存在实训课程少,实训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有些院校实训条件差,再加上由于很多院校实训师资相对缺乏,如医学院校的护理技术类师资相对较强而服务与管理类师资却相对不足,而非医学院校实训师资则相反,难以保证实训课如质如量的开展。

3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明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总体来说,作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就是为各类养老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养老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企业在人才选择时为选择自己急需的人才,有自己的一套考核标准,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中仍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作为重点,而忽略实践经验的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培养的学生难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需求。所以目前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明确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喜欢用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目标确定时,院校与养老企业之间需加深合作,对养老人才供求信息进行有效沟通,一是院校的教师要主动走出去,到企业中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要将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请进来,请到院校来,坐下来,一起讨论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

3.2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基于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特点和性质,分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面向的初始职业、相似职业和发展职业,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根据未来职业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要求,对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归纳、综合和分析,结合养老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3.3 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训课课程比例,保证实训课课时量;加大投资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加强跟企业的合作,搭建校企实训平台,通过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保证和增强实训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招聘、委托培养、聘请行业专家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尤其是实训师资的建设,同时组织与参与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院校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计目标是为养老行业和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多和质量高的养老人才对缓解我国养老人才匮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医学院校养老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养生不是养老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