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2018-03-07邓宝玲汪文俊王艳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导师辅导员

邓宝玲,汪文俊,王艳萍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然而,高职学生素质较差,个性较强,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在国家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就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全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专业导师”。这种“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能有有效结合三者特长,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既能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又能利用兼职班主任来协助辅导员做好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同时与专业导师配合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指导。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必将是对学生管理的有益探索,对改善高职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培养综合素质好,技能强的高职优秀人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1 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不足

现有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以辅导员管理为主,兼职班主任为辅;另外一种是以班主任为主,以辅导员为辅。这两种管理模式均有优劣。

以辅导员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最主要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辅导员管理不过来,兼职班主任又基本不管,导致学生陷入无人管的尴尬境地,同时也缺乏对学生专业和职业的辅导和指引。

专职辅导员普遍不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规定,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2017年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17]第43号令)重申了这个问题,然而,对于复杂难管的高职学生,一个辅导员管理200个学生,实在难管,此外,辅导员还要承担非常多的非辅导员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导致了辅导员无法管理数量庞大的学生,更有甚者,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量往往还不止200,有时候,由于专业年级的学生数量不同,管理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使其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困难。有时候学生就基本处于放养状态。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并且与教育部文件精神背道而驰,辅导员主要工作本应该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然而却困在各种管理的繁杂事务中。同时辅导员又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班主任往往是专业教师担任,但是形同虚设的多,往往是不管事,并且班主任往往是刚毕业无职称的教师担任,他们也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能力。

另一种管理模式是以班主任管理为主,以辅导员管理为辅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相对传统,但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对一些难管的学生,采用班主任管理为主,加大了学生管理力度,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弥补学生管理人员的不足,特别是对那些十分难管的初中起点的高职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更显优势。

在种学生管理模式中,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只是起到一个统筹协调的作用,他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往往不是按照教育部不超过1∶200比例配置,比例往往远超这个数值,一个学院往往只有1~2名辅导员,同时,他们会兼任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或者团总支书记等职务。这种管理模式是让辅导员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协调统筹团学具体工作,具体的学生管理以班主任管理班级为主,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管理队伍,特别是对比较难管的学生比较有效,尤其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就更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往往这种班主任是全职的,或者主要工作是管理学生,一般管理2~3个班。辅导员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由于无法较好地接触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就没有抓手,十分空洞,可能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这种情况下的班主任是全职的,又不了解专业,辅导员也不了解,在对学生专业指导上来讲究更显不足。

在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如何探索新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解决以上两种主要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可以实践的学生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专业导师”。

2 “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就是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专业导师三方结合起来,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这既解决了辅导员管理为主力量不足,专业辅导能力不强的问题,也解决了班主任管理为主的辅导员思政工作没有抓手,同时专业指导缺失的问题。

“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中专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以及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统筹做好学生资助,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这就要求专职辅导员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品行,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够协调和管理好兼职班主任,调动学生干部,做好各类学生管理工作,最后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能够做一些简单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疏导。辅导员具体要求应该包含以下方面:必须是中共党员,优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同时也具有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最好应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学习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的优先考虑。

“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中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兼职班主任主要从事班级的管理,指导班委和团支部开展工作,协助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评优评先、勤工助学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负责统筹专业导师做好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成长规划,做好升学和就业指导。基于此,兼职班主任最好从刚毕业的专业教师中选拔,当人员不够的时候可从基础课教师里面选拔,学校可以规定新入职教师必须当三年班主任,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聘中,以此保证兼职班主任的队伍。让刚毕业的兼职教师担任班主任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同时,他们精力充沛,活跃,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能更好地交流,具有做好班主任的优势条件。

“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中专业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专业导师的定位和研究生教育的硕士生导师类似,也与古代的师傅类似,与学生建立师徒关系,手把手进行学习指导。专业导师由具有一定职称的教师担任,并且以后也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当学生入学后,对大学生活、专业学习有一定了解后,在班主任的介绍下,逐步了解专业导师的专业方向和特点,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进行双向选择,每个专业导师必须每届学生指导5~10个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跟着自己的专业导师,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差异化学习。这样,形成了师徒关系,让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在学生专业成长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专业导师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进行一些升学和就业指导,并且进行一定的就业推荐。这既可以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和关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进行差异化学习,同时,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固定的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升学就业都提供指导,这对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发挥三者特长,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3 “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于新时代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辅导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又能有抓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能有兼职班主任从事班级具体管理工作,并且协调进行专业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还有专业能力强的专业导师采用师徒式的方式进行专业指导。对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高职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种模式的有效进行也需要基础和前提,就是三者既能明确分工,各展所长,又能有机配合。这种模式的运行可能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分工不明确,三方职责不明确,所以在履职的过程中出现重叠、交叉、推诿的现象,同时又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具体事物该找谁。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将三者身份定位明确,并且根据各自身份定位,将职责进行细化,并且对外公示,特别是要让学生弄清楚具体事务该找谁。

二是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这会导致三方没有动力去认真履职,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再好的设想都无法落实。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将三方在“三位一体”中的各自的职责纳入到三方人员的考核中去,比如,将专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计算工作量,同时发放津贴,并且对其进行考核,把学生就业、升学等指标纳入对专业导师的整体考核中去。把兼职班主任工作经历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中去等办法,来保证各方的履职动力。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是适应于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有素质有技能的高技术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新尝试。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导师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