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区分
2018-03-07马世雄
马世雄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
传统的教育模式定位中,高职教育主要是进行专科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其定位比本科院校低,但是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得到社会各行各业普遍认可。而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框架。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更大,所以我国急于在目前教育结构基础上,根据市场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引导本科院校向技术型高等院校转型。
1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目前教育现状分析
1.1 对二者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划分
对于高职教育和本科院校之间教育定位的划分,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原因:第一,因为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并且各类院校都有自身的招生标准,这样就导致教育结构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和充分,长此以往,各类院校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院校等级,包括优、中、劣几个层次,相应等级水平的院校就招收相应水平的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分成了三六九等,受教育方向也就出现分层;第二,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人才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上到祖国科技人文研究人才,下到企业基础岗位员工,都需要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培养,避免社会上各类人才资源的流失与培养不到位;第三,由于社会每个个体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大多都是因为受教育者在学习的个别阶段,受个人学习情况影响,导致个人能力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分层的现象;第四,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存在一定的阶级划分,贫富差距比较大,导致教育层次体系招生存在一定的弊端,人才的教育就出现一定的差异性。
1.2 教育模式层次划分导致社会功能出现差异
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地成熟,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大部分中国年青一代都可以受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培养,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技术人才需求变化特点,社会各类制造企业急迫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主要是负责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而我国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整体框架,提高其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以及应用能力,学生在本科院校受教育结束之后,有很大概率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由于教育模式的差异性,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作用。
2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系严格意义上的定位区分
在我国以往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具有一等差异性,本科院校层次高于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一些高端人才,如科技研究型人才、各类行业技术研究型人才、教师等行业精英,而高职院校的社会定位则不一样,主要是针对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求相关的职业型人才,从学生招生到就业全过程,都是以培养职业服务为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由于学校定位和招生定位,受教育者在个人学习能力方面都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因为办学理念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社会的就业市场中,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地使用企业相关需求,有一定的优势,这就是高职院校自传统办学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好评和认可的原因,也是学校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上述的优势,在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给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科院校也对生源就业情况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开始对教育体系做出相应的改革,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本科院校如此的转变,必定对会对高职院校办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危机。
3 对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做出相应的调整
3.1 针对职业作用差异进行区分调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比较普及,而且不论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办学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这并不代表二者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没有差异,如果二者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一致或者重合太多,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发生不平衡竞争关系。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时刻了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各类高校办学情况,时刻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育模式服务社会的定位问题上,立场明确、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广阔,避免发生不正当竞争。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上述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因为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层次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所以应该避免人才市场中,高职学校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产生互相影响参合的现象发生,这些都是教育部门在做出改革以及制定政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的引导,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在学校教育模式上多多进行合作交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培养人才计划尽量别重复覆盖,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些社会人才专业技术要求比较低的专业,可以放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培养,某些要求标准比较高的专业,可以让本科院校负责开展教学培养,这不但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将来人才就业市场出现就业冲突的情况发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 通过社会需求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岗位千差万别,岗位对于上岗人员相对应的教育情况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社会企业中,基础操作工和普通技工一般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操作人员,企业相关顾问和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转,而这些岗位人才一般都是来自本科院校毕业,甚至是本科院校的博士生。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社会岗位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层次划分的同时,还应该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引导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整体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晋升渠道,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有权利选择其受教育的层次,追求民主、平等的教育机会。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社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引导和帮助,对二者的功能定位做出明确的定位和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才会焕发生机,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