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07孙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孙铭

(黑龙江省大庆市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中等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加强了对专业类技术类的高素质人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地发展,极大地调整了我国劳动力的结构组成,但我国再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1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

目前,社会的主导思想还是重视理论,轻视对应用型人才,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轻视,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再加上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加大宣传,进行扩招,导致了教育结构的失衡,并进一步影响了人力资源结构的平衡。片面地追求高学历,侧重对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了人力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失衡。

1.2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低

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表现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职业高中一般存在文化课学习不足,实验设备、实训室、实训基地、高素质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导致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据统计,职业教育本身的教育成本是同级别普通教育的2.6倍,但职业教育的生均费用标准却比普通教育还低80元。再加上职能机关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占其经费来源的30%以上,导致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实验室的合格率还不到60%,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到位,教师的收入不高。职业教育现有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1.3 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强,配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院校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课任课教师,中专学校中,专业课任课教师到达本科学历的比例不到70%,教师情况还算良好,职业高中的教师情况相对不足,专业课任课教师到达本科学历的比例还不到40%,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职业院校开办了专业教学,而本科院校没有该专业,所以缺少该专业的本科教师。再有,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结构的构成不合理,文化课教师的占比偏大,专业课教师占比偏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年龄的组成不合理,多为年轻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超过70%,缺乏骨干教师,专业的领头人。

1.4 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

经济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相关的改革政策相对滞后,阻碍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上还保持着传统的就业观,职业教育毕业生不愿意到社会急需人力的岗位进行就业,导致其家庭对职业教育进行的投资不能及时得到回报,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造成很大阻碍。我国现有职业1838类,而实行就业准入政策的仅有113个,准入政策不能做到对职业的全部覆盖,并且准入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与强制措施,有些企业依然大量招收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对完成职业教育后如何取得职业认证资格的界定划分不明确,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难以发挥作用,都需要准入政策的推动。职能部门对职业教育毕业生还未完成系统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毕业生的使用、晋升、职称及待遇等方面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也并未完善。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功能等理论研究,也还未能构成完整体系。这些方面都导致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困难。

1.5 办学者功利倾向严重

职业院校存在只重视招生情况,而忽略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不够,影响生源。生源是学校的基础,有些学校为提高入学率,而进行有偿招生,导致职教学校间对生源的抢夺。有些学校为招生而降低准入门槛,更加降低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导致因生源不足,办学困难。

2 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对策

2.1 加强职能部门作用,以就业为向导

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监督评估检查的功能。积极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思想观念的改变,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建立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另外,职能部门可依据社会经济及市场发展的需求,推动职业院校的建立,打造示范性专业,加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2.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办学质量是学校自身和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点,要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不断对职业教育进行探索,总结办学规律,并加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其敬业精神,培养其创业能力。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操作,以提高受教育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及可操作性。对此,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首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方针政策应认真贯彻,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教育,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细化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出有效的工作方案。其次,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为其进行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储备,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的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成功经验,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社会和经济对人力的需求,为更多的职业岗位输送人才。再次,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人力需求,加强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可以推动职业教育院校间的联合办学,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快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等。

2.3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性技术人才。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各地要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双师型”要求教师具有以下方面的教学素质:“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二师”是指既能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技能教学和指导。“三能”是指具有全面的能力素质,能进行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能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具有学历证书、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