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2018-03-07严昌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严昌莉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改革开放已经40年,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长期忽视精神方面同物质方面的同步推进,经济的发展随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社会上是这样,校园也是如此。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有49.6%的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校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出现厌学、偷窃、欺骗、作弊、随性、攻击、焦躁、抑郁等种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症状。

1 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1 学生自身的成长阶段和认知状况

高校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对自身的认知并不充分完整,容易在现实情况的理解上产生重大的偏差,往往出现过于乐观或悲观地看待事物的状况。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与现实中他人给予的评价并不一致时,极容易产生自卑、厌恶的情绪,相反的,对自身的评价过低,将无法激发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久而久之出现封闭、隔绝的孤岛心理。其次,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这个阶段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的阶段,尽管逻辑思维发展很快,而思维的判断性还未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逐渐丰富,但对情感的控制不够,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那么在这复杂的阶段,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症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何疏导这些心理病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家庭的结构和教育方式

家庭结构的完整、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成长初期的心理特点。由于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造成的残缺家庭,较易引起学生心理的残缺,出现孤僻、冷漠、敌对等心理问题。相反的,一个氛围和谐愉快的完整家庭,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的心理暗示,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也存在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祖辈过于宠溺独生子女的问题。在我国,望子成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家长心态,过于严格、管制的教育方式会给学生过多的心理压力,在他们无法达到家长期望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因为无法负荷而自残的案例比比皆是。棍棒教育绝不是培养人才的好方法,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引导与教育。

1.3 学校的教学氛围与教师个人素养

过与宽松和过于紧张的氛围都不是恰当合理的教学氛围。校园是一个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的地方,就是能够营造出独立自由的氛围,旨在让学生在其中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品格。不少学校片面激进地追求学生成绩、升学率的做法是不可借鉴的,这样的做法会在无形中向学生灌输成续第一的思想,加重学生的负规。

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情绪情感都会对学生起着感染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善于探测到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尊重学生的意见,因材施教,在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及时纠正其不良的心理反应,避免心理问题的堆积。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师出于学生能考出好分数的目的,采取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采用高强度长时间的题海战术的状况,我们应该重视,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上线率目标,还会使学生长期处于种精神紧绷的状态,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行为问题。

1.4 社会环境及信息媒介

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好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道德风范有助于青少年逐渐形成一整套健康的心理体系。社会主流的思想风尚会在无形之中渗入到青少年的正在吸收扩充的思想体系之中。要得保有少年心建健康发展,学校、家座要共同托制不食社会风气的影响,净化环,立健康向上的不安风气。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通过广播、报纸、书刊、电视、网络等途径能够公开透明地传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沟通交流的便利,但同时,也把一些原先能够控制严禁的不良信息带到校园生活之中,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心态,对这些信息传媒的利用,存在度的把握和优劣的区分,一度沉迷其中,以致萎靡颓废的情况是我们必须杜绝的。

2 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2.1 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健康人格

除去睡眠,高校学生在校的时间通常多于在家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在大部分时间里,高校学生只能选择与同学、教师或自己倾诉生活、学习、情感上的困扰和忧虑。营造一种民主、公正的校园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校教职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亲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其亲密无间、互相尊重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当出现纠葛的时候,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遇到的困扰,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鼓励学生跳出局限狭隘的思考模式,鼓励学生在难题面前积极乐观、不屈不挠,切记不要太过偏执,一头钻进不知变通。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学校与家长要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努力,在苗头上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惨剧。

2.2 鼓励学生适当运动,释放压力

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容易扭曲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有序地排解一部分压力,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与进步。鼓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加入身感兴趣的项目,如爬山、跑步、游泳等体育运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身心得导到缓和、放松。在医学上,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自己遗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随着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能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絮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在一些需要多人完成的体育项目中,与同伴默契合作、斗智斗勇能够带来一种美妙的愉悦感,产生一种名叫腓肽的激素,压力跟抑郁得到排解,定期地同大自然的接触也能使疲劳的眼睛得到舒缓,神清气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当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量的适度,避免运动性损伤。

2.3 推进心理健康资源的配备

通过建立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家教队伍、精神卫生工作者队伍和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把接受心理健康培训列入教师的必备职业品格,使得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中承担起了“心灵使者”的重责。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在引入心理健康师、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只有满足智力正常、情绪乐观并能自控、意志健全、反应适度、自我意识明确、人际关系和港适应社会生活这七个方面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学校、教师团体要以之为努力的终极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所关系是高思想认识,为他们个性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向国家、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保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个人的得与失,积板向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更多。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心理感受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