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俗影像的文化阐释研究
——以《云上太阳》为例

2018-03-07杨文超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锦鸡巫术图腾

杨文超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即是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作为影片拍摄的主要内容,涵盖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少数民族导演和汉族导演所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片均在此范围内。

民俗影像是一种视觉符号,“民俗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民俗文化的再现。民俗(Folklor)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民俗影像”,是指该类型电影中凸显有关贵州少数民族地域的空间特征、视觉表现为主要标志,着力撰写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架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身份表征的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代表作《云上太阳》为个案,探讨苗族民俗影像的文化阐释问题。

说到文化阐释,需要先了解一下阐释学(Hermeneutics),阐释学也称为诠释学、释义学或解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电影《云上太阳》用民俗影像形式,对苗族民俗文化进行了细致深刻的阐释。

一、民俗影像对苗族民俗文化阐释内容

民俗事像非常复杂,从社会最基础的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意识形态,大都含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和心理活动。电影《云上太阳》中包含的鸟图腾部落的苗族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指鸟图腾部落的苗族人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民俗产品形式。(1)生存民俗,其山清水秀、依山傍水,并在此环境中形成了团结、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互助的聚落关系,这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身心都非常和谐。(2)商贸民俗,指物与物交换的商贸活动、苗民传统的赶集交易、商贸中的民俗歌舞表演、商贸中的情感抒发等。(3)饮食民俗,有玉米、豆类、红薯、大米、野菜、野果、西红柿等主要实用食物,并有良好的食物待客习俗和饮食礼仪。(4)服饰民俗,女士为锦鸡苗服,其苗服都突出锦鸡尾巴,犹如孔雀开屏,这是锦鸡崇拜的标志,且身上多银饰;男士一律穿蓝色苗服。(5)居住民俗,木瓦结构的木房子,依山傍水,注重生态人居环境的营造。(6)交通民俗,苗族部落的交通有陆路和水路两种,陆路是山路、田野路、上山的小路;水路主要是小河上的小竹筏路线,他们外出旅游,离开部落时有祭神、祈求平安的民俗。(7)医药保健民俗,苗医有着完整的理论与治疗原理,为苗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苗医还有一整套祭祀仪式和祈祷锦鸡神的民俗歌谣使用。苗族巫师也会祈求神对病者庇护,并通过占卜的方式,对病者病情进行预测,这些都是鸟图腾部落苗族原始崇拜在民俗文化的表现。

(二)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也就是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鸟图腾部落苗族人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1)社会组织民俗,其由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组成[2],电影中的鸟图腾部落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如父亲麻鸟、姐姐耳环、弟弟摆泥三人组成的家庭,是鸟图腾部落最基本的单位。这个以鸟图腾崇拜为信仰的苗族部落在长期的生活中建立了一整套生活秩序:互助、互爱、互信的人际关系。部落从事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男人耕种、打猎、造纸等,女人采集、家务、生养孩子等,男人和女人活动的交集点就是苗族部落歌舞——锦鸡舞,在活动中,男人吹芦笙,女人跳舞,并形成一种规律性、制度性、程序性的公共活动习俗,苗族人在这里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体系完备的部落社会。(2)社会制度民俗,苗族部落由地域和内在的锦鸡崇拜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体系,其以男性血缘为基础、传统家庭为基本单位,互助合作、平等相待,在此基础上,组成以部落十位长老为主的管理机构,也就是权力机构,来决定部落一切大小事务。在部落管理上,采取原始的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协商、小数服从多数的原始民主原则;管理形式上采用古老的抓石子投票的方式。而且,族中长老有男有女,只要品行、能力等达到长老资格的,不分男女都可以成为长老。(3)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歌舞活动是鸟图腾苗族部落的重要节日活动。苗族锦鸡舞的表演可以在田间小道、山路、空旷平地等场所,甚至赶集的路上也可以跳锦鸡舞。重大节日活动一定举行祭祀锦鸡神的活动,祈求锦鸡神降福,保佑苗民。时节民俗活动多数与娱乐活动结合,基本上都是采用娱神的方式。除了节日娱神活动外,苗民的日常娱乐活动还有吹笙歌、打猎、唱苗歌等民俗。

(三)精神民俗

所谓精神民俗指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也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经验,这种集体经验慢慢变成集体的心理习惯,并以特定的行为方式传承,成为民俗。电影《云上太阳》精神民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信仰,电影中的苗族部落属于鸟图腾部落,崇拜的对象是锦鸡,把锦鸡当成苗民的庇护神,部落大小活动都要先祭祀金鸡神,祈求金鸡神降幅保佑苗民,并流传锦鸡神赶跑鬼变婆,保护苗民祖先,庇护世世代代苗民的传说。同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锦鸡神信仰和仪式,这就是鸟图腾部落的苗族人民的信仰,也是他们快乐幸福生活的来源和动力。(2)民间巫术,民间巫术有以下三种。一是纯粹的巫术和巫师。在电影中,这种巫术巫师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外来的法国女人波林因病无法治好而陷入绝望,准备跳崖自杀的时候,巫师通过一系列的巫术唱词的演唱,感化了波林,让其放弃自杀的念头。第二次是出现在波林病入膏肓、昏迷不醒,被苗民运送出山外治病的路途上,再次唱起巫术咒语,祈求神降福祉,珍爱生命,保佑病人康复。第二类巫术就是苗医的心理治疗,苗医治病的时候,一边治病一边施行巫术咒语,进行驱魔祛病,祈求病者早日康复。在采集中药时也会用到巫术咒语,这些巫术咒语主要是苗医应用和演唱。第三类巫术咒语是普通部落民众,他们在祈祷祈福、祭祀等活动时演唱的日常巫术咒语,这是日常性的民俗,部落苗民基本上都会。(3)民间哲学伦理观念,电影中自然伦理本身和谐,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人的自我身心和谐。苗族部落的伦理理念:“跟山生活在一起,祖宗说,山是骨、水是肉,……跟山生活在一起,山是祖先的身体,田是背,泥是肉,田里的水是祖先的血、祖先的汗、祖先的泪……”苗民社会伦理哲学:“我们苗家人从不赶客”“我们这里没有人偷东西”。在这里,人与人应该和谐相处、互爱互信、互相帮助,因此,外来的病人波林在这里得到了无私的关爱和照顾。(4)从民间艺术来看,这里有传统制作芦笙的工艺、造纸工艺、唱苗歌、画画、古瓢琴制作等工艺,极大地丰富了苗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生活。

(四)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是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民间文学。电影中的语言主要有汉语和苗语,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语言,苗语是苗族部落自己的母语,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只能以苗歌演唱的形式流传、用平时的交际语言传播。民间文学以金鸡神的传说、金鸡神的信仰为主,伴随金鸡神的故事,带出鬼变婆的传说,这些传说都是代代口头相传。电影中还有大量的民间歌谣,其在电影开头、中间插曲、结尾音乐中都有表现,这是苗族崇拜大自然,在民俗上的体现。[3]

二、民俗影像对苗族民俗文化阐释的方法

正如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指出的:“在理解过程中,理解不能超过解释者与传统的关系,无论解释者怎样企图摆脱成见的控制,都只是徒劳无益。”[4]为了让观众正确理解和把握电影民俗影像,电影在阐释方法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理解历史对比的方法进行阐释

阐释学者认为,民俗影像文本只是历史性的个体,受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因此,阐释也是有历史性的,它不一定完美和准确,“理解只能是相对的、一定时间段的理解,很难做到一次性完整地、系统地理解”。[5]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磨合和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苗族部落民俗文化在与其他民俗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接触过程中,也曾经产生过许多的冲突和不协调,这点在苗族部落的传说故事里得到映证。“锦鸡神赶跑了鬼变婆,让苗族部落定居在这里,并庇护苗族世世代代”的传说,可以说是苗族部落的一个原始的集体记忆,也叫集体无意识,这里体现了远古时代在民俗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不协调或者冲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民族融合的加深,苗族民俗文化和其他许多民族的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其在电影中苗族鸟图腾部落的生活、生产场景里得到充分体现。电影中,在新时期面对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情况下,假设了一个法国女人(外国民俗文化的进入者)来到鸟图腾部落,和苗族人民进行接触和交流,并将苗族图腾部落民俗文化和外来民俗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次说明苗族民俗文化的包容性。

通过传说故事和现在故事的对比,说明苗族民俗文化与国内外民俗文化的融合是不受历史局限的,它具有超越历史局限的包容性和融合性。电影阐释了苗族民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阐明了苗族民俗文化既是民俗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二)采取融合视域的方法进行阐释

视域是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总和,任何电影文本都是有视域的。[6]为了深化对苗族民俗文化的理解,电影对苗族民俗文化的阐释采用了几种视域结合的办法。第一视域是电影文本的视域,建立在民众自身对民俗文化的阐释基础之上;第二视域是建立在观众看的基础上,是民族文化认同视域;第三视域是西方民俗文化,是国际民俗文化的融合视域。三种视域,无论是阐述者还是理解接受者,都是紧密结合、和谐共存,最后可以融为一体。三种视域的结合,突破了阐释或者理解的单一性,让苗族民俗文化的完整清晰的形象,立体化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正如伽达默尔主张的在认识过程中,将多种视界融合在一起,达到“视界融合”一样,它使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超越原来的视界,达到一个全新的视界。

(三)采取历史效果原则进行阐释

电影文本对民俗文化进行阐释,存在一个文本与理解的问题。伽达默尔将这种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是历史的存在,文本的意义是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形成过程之中的过程称为“效果历史”。[7]

根据接受美学的原理,电影文本是开放性的,其意义不可穷尽,因此,它具有超越性,能超越它产生的那个时代。这就要求理解者或者接受者在电影文本面前忘掉自己,排除主观感受,把回归到编剧、导演的原初意图看作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电影文本的意义也永远不会在某一点上被固置、被规范,而永远处于向未来生成的无限可能性之中。因此,导演在阐释民俗文化时采取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用客观冷静的眼光看苗族民俗,并在民俗文化阐释时,尽量避免注意意识的存在。此外,电影采取古今中外的视野和案例来说明苗族文化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并通过苗族部落的神话传说故事,将以波林为代表的西方民俗文化与苗族民俗文化最后融为一起,再次说明了鸟图腾部落的苗族民俗文化的与时俱进性、包容性、共生性。

三、民俗影像对苗族民俗文化阐释的意义

电影《云上太阳》用文化阐释的方法,通过对鸟图腾部落的苗族民俗文化展示,描绘了一个苗族民俗文化的生动图景——苗族聚落文化的典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电影描绘了鸟图腾苗族部落一个完整的苗族民俗文化图。电影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全貌式、多层次的苗族民俗图景:顶端意识形态是以金鸡神崇拜为中心的信仰,代表最高的意志。具体的社会组织是以鸟图腾部落地域为基础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度为基础的长老会是权力中心,且世俗权力与神的信仰结合。基层组织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经济基础是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狩猎业等为基础,以锦鸡舞与芦笙歌相结合的民间娱乐,形成一个与世隔绝、自成一体的世外桃源式的民俗文化图景。

其次,鸟图腾部落的苗族民俗文化与汉族民俗文化、西方民俗文化一样,民俗文化不仅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系统特色,而且具有兼容性,能与时俱进、共同和谐发展,它不是孤立、保守、封闭、落后的民俗文化。鸟图腾部落的苗族民俗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民族性是其基本属性。

最后,鸟图腾部落苗族民俗文化还能与传统中国民俗文化、西方民俗文化融合、共生、协同发展,苗族民俗文化将为世界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

[2][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6.

[4]HABERMA J. On the Lagic of Social Sciences[M].Frank furt:Suhrkamp,1970.202.

[5][6][7]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02.205.206.

猜你喜欢

锦鸡巫术图腾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这条比较傻》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集石会锦鸡吉祥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