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张 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一、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自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都对自由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而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以实践的角度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形成了其全新的实践哲学,实践亦然成为其自由思想的基点。

(一)实践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逻辑基点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阐述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并同伊壁鸠鲁一道看到了哲学的另一个世界,认为原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人本属性,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规律扼杀了个体的独立与自由。马克思将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引申到人本身,认作是自我意识的确证,也因此确立了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自由。《莱茵报》时期的生活经历使得追寻自由的马克思认识到理性主义的信念总是同物质利益的权利之间发生冲突,并且物质利益总是更胜一筹,于是马克思开始关注实践自由这条道路,开始追求现实生活的经验自由,关注市民社会中无产阶级的实践自由。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哲学从反思启蒙理性着手,并力求达到对理性的超越;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既不是抽象的与客体对立的主体,也不是抽象的与主体对立的客体,而是两者在现实历史中辩证的、过程性的统一,即绝对精神,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在于把黑格尔抽象语句下的东西还原为真实的客观存在,用现实的人来代替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把现实的个人只当作单个的个人,没有看到这种个人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他只看到自然界对人的制约,并未看到自然界也正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处于不断变化中,我们所面对的感性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生产活动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以实践为其逻辑基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只将人当作直观的对象,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没有进行辩证的分析探讨,因而对于人就不能只将其当作直观对象,而是以社会生活本质规定的人类的感性活动来考察。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视域中,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自由就意味着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的自由,只有在自由自愿的实践活动中,主体才能够从自身活动中产生出他的内在丰富性,积极地展现自身的才能,从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二)实践是自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所谓实践是自由的存在方式,是指人只有在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自由,人作为类存在物,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所以自由是以实践为载体而存在的,人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革与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人的自由是在历史中发展变化的,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获得的。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实践为逻辑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近代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所谈的历史主体始终是现实的、进行生产生活的人,具体地说,不是处在思辨头脑中的、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具体物质的、不受其他人支配条件下的活动的人。

人的本质之规定离不开现实的物质生活,“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而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自由的实现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立足于实践活动,从一个全新的视域来理解人的自由问题,积极地扬弃了旧哲学的理论视域,把对自由的理解矗立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2]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将黑格尔的伦理世界转化为现实的生活过程,但目的仍然是实现自由,不是黑格尔绝对精神中的理念自由,而是现实的人的自由,自由的实现务必需要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并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日益完善。在实践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实现自由的过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3],因而,自由的实现必然经历了主体对必然性的认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人的自由离开实践活动是无法实现的,离开实践谈自由是毫无意义的。

(三)实践自由思想的具体性

所谓实践自由的具体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对自由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这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反映的哲学观念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随之而改变,由此可见,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生存环境,同样,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必然会引起思想中自由观念的改变,“人的个性与自由也只有在现实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并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容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而是在现实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之内取得自由的”[4]。例如在中世纪,佩剑就是获得自由的象征,在游牧民族的思想意识里,只要有马就会被认定是自由人,所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自由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含义。

“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5]马克思用“一定的”表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自身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而唯物史观是要历史的、具体的透视历史。自由的具体性也包括自由受到他物的影响和制约,不同阶级的人的自由也不相同。古希腊时期追求的本真的自由状态,也只是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奴隶是没有资格谈及自由的;在封建社会中,封建主阶级享有一切特权,农民阶级深受压迫,在政治上自由也只属于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在追求自身自由的过程中以牺牲工人阶级的自由为代价,剥夺工人的劳动时间,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他们自身不劳动却享有工人的劳动成果,异化劳动使工人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沦为生产的机器,也使自身越来越贫困,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与自由,表面上看似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实际则不然。“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6]因此,自由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影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不同阶级对自由的理解有其内在的规定性。

(四)实践自由思想的人本性

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其哲学的出发点是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早期对人本主义的探索也是植根于黑格尔的哲学基地,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精神,因此,对于人的自由的追求也只是一种意识活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将黑格尔思辨范畴内的人带回到现实,但由于费尔巴哈理论中的人只是利己主义的个人,所以在市民社会中抽象出“类”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思路没有为现实的人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对于探究真正人的自由问题也化为泡影。

马克思在不断探索中,通过异化劳动描述了人的类本质,“人是类存在物,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己当作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7],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原本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异化劳动剥夺了属于人的本质属性,使其变成一种仅仅维持生命的手段。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不但使社会经济生活处于一种异化状态,也导致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种异化使得现实生活陷入彻底的异化状态,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人本学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即实践自由。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以现实为基础,它所指的人不是只停留在思辨范畴中的人,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8]。马克思积极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从实际生活出发,不管是人还是人的自我意识都能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人的自由也绝不是意识中的自由,而是现实的人的自由。在《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就会迎来真正的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每个人积极展现自身的潜能,占有感性丰富的自身,个人的劳动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自由地做这事、那事,从而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的意义

对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的重新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实践自由思想的认识,为我们当代人正确认识自由问题指明了方向,朝着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不懈奋斗。

(一)重新审视西方自由主义问题

伴随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也随资本的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崇尚宪法与宪政,并将个人自由作为社会政策和立法的基础,公民在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由权,自由、平等、个人财产等是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自由主义重视经验和理性的作用,强调在尊重经验的条件下,用理智的态度来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由于西方自由主义信奉个人至上的理念,政府对个人的过度干预是无法容忍的,因而严格限制政府的权利范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要以捍卫个人自由为最高目标”[9]。与西方自由主义一道,同样是孕育在历史悠久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土地上,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虽然有其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十分明显,在理论化为现实之时,自由主义的局限性也充分暴露出来,自由主义只重视个人自由的狭窄范围,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不分阶级、民族、宗教信仰、国度等一切外在的条件。当我们用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来重新审视西方自由主义时,就会发现西方自由主义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暴露出太多局限性。

当代自由主义大多主张个人自由至上论,个人主义将人性论抽象化,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对社会的理解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和实现个人自由的工具及手段,马克思不是从个人角度来解释社会,恰恰相反,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自由只有在社会存在中才能实现。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不是单个人的自由,而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自由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范围内,而是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面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只有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人作为万物灵长始终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没有中断过对人的研究。近代唯物主义人学思想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根基,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作样板应用到哲学研究中,用这种不变的公理、定理去把握对象界的事物,把人当作一架肉体的机器,这种方法只能认识到事物的数量及形式,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无疑是近代唯物主义人学理论的片面性。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在理性的视域内理解人与自由,其自由理论将人定义为意志的主体,通过道德来理解人的自由,把理性作为道德与自由的前提,这种自由是通过主体意志对外部诱惑的控制而实现的,表现为一种意志自由,过于强调自由的主观性,缺乏客观的实践性。黑格尔认为人是自我意识的存在,万事万物的活动都是在绝对精神的支配下进行的,而“精神的本质在形式上就是自由”[10],因此,对于黑格尔来说,历史也无非是自由意识的历史。

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以实践为逻辑基点,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关系中才能说明人的本质,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因此对人的理解也是从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出发,不是停留在思维中的抽象的人,也不是费尔巴哈口中直观的人,而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个人,是处于实际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生产的人。所以,马克思对人的自由的理解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实践是自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从而把实践纳入到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进行考察,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开创性地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人学,是人学理论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所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也体现了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目标。在追求个性自由与遵从自我价值的21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升,社会生活对人的发展及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市场经济的作用,都只有在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时代意蕴和价值,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三)为当代人正确认识自由问题指明方向

自由的实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下,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追求个性与自由成为时代的主流,但自由不是无节制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超越法律界限之外的自由,当代社会自由的实现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拥有自由,如果每个人都随意妄为,社会将陷入一片混乱。同时,自由也不是忽视社会道德片面满足个人的欲望,不是超越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自由,而是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过程中实现的自由,生产方式不是人类能够自由抉择的,是由当时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所决定的,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也是取决于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非理想所能确定的。

人的自由程度与特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自由理想的实现仍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只有认清社会现实,才能避免西方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的误导。在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自媒体时代下西方自由主义思潮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公众的视野,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辩证地看待所谓纯粹的自由主义。有些人误以为自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随意侵犯他人隐私。还有些民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后,精神生活异化现象愈演愈烈,过着空虚、寂寞、乏味、单调、毫无色彩的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有些人只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不是为了积极展现自身的才能,占有个人感性丰富的生命,而是为了那可以颠倒是非的钱财,抑或是这样的生活是除了死亡以外最好的选择,这些精神上的不自由是由利己主义引发的,也是诱发现代人产生各种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活动,自由而充分地占有自己感性丰富的生命,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2],只有摒弃利己主义才能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准确把握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为当代人正确认识自由问题指明了方向。

(四)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思想从理论上昭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立足现实的客观环境,对现实的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生活状态的描述,他们所向往的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人类自由与解放的美好愿景终会实现。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处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形式,与当时的生产力发达程度相适应,构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个体的精神观念也会随着物质生活的变化而改变。“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性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14],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历史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向着更高阶段的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也随之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在于其目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的重新解读,我们知道那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虚幻的梦想,具有科学的现实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命题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生产力水平还需继续提高,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朝着马克思设想的社会而努力,人就会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3.51.

[2][6][8][11][12][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199.152.135.199.42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3.

[4]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20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

[9]陶红梅.西方自由主义的源于流[J].学术界,2012,(5):172.

[1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43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15.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