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探析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传统大学生

郭 红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纵观世界,不同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渗透方式,甚至是保护办法都各不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也叫华夏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悠久历史,闪耀着智慧之光。

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经意间总会融入我们生活,我们常常感受着传统文化,而不知其精髓。网络时代,各种思潮涌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一定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淡化。部分人受各种思想的影响甚至盲目推崇外国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符合社会潮流。而我国目前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都没有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对大众较少进行实用性较强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处于一种潜移默化、完全自发的状态。但西方文化正侵蚀着我国的文化,如不加强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必会引发巨大的危机。

二、高校图书馆担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责任的必要性

(一)落实党和国家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维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严。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对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国家策略做出了精辟梳理。习近平指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教育部于2014年3月下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也将传统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列入其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渗透、浸染,是各级各部门的使命和艰巨任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优势,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主要参与者、执行者、推动者积极投身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来。

(二)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提升文化素养。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可引导学生正确对人、对事,科学地看待世界、金钱,辨析真善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受到外来思想和价值观的强烈冲击,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大学生身上存在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传承遭受阻碍和疏离的现象”[2]。而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纸质、数字等馆藏资源,是为科研、教学提供服务的教辅机构,它不仅是高校的文化、学术主阵地,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大学生们喜爱的第二课堂。其“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利用海量馆藏资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构建良好文化氛围满足阅读者文化需求的责任”[3]。

(三)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儒佛道三教互融互补,从哲学、自然等方面揭示了宇宙的神秘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现实、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以人文为中心,是中国人智慧的根基。孟子也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孔子所理想化的圣帝)[4],给我们建立了人都能成为伟人的信念。

目前,大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较高,但文化素质及文化品位还有待提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故语言文字也有文化“化石”之称。汉字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及亲和力,能给人很强的感受力及体验性,美国诗人庞德曾说:“汉字一看起来情不自禁就是诗了。在800年前后同一个时期,在中国生活着也许压根儿旷古未有的最伟大的诗人。他们挥毫泼墨在丝绸上写下极紧凑、简短、朴素的诗,它们虽简朴却意蕴丰富,人们一经读过,便不能将其忘怀。”[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诗词更是精妙绝伦,“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勾勒了一幅幅山水画,使人进入似画似真的境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文虽只有五句28个字,但却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十一个景象,采用对比的手法,剪辑了一幅在悲凉的秋景里,一个在外乡漂泊失意的游子不知所归的图画,这首元曲像画、像电影、像梦……如果大学生在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平台上学习这类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内涵,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有促进作用,进而将之内化于心,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传播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四)高校图书馆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

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已被弱化,支柱地位也不再明显。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提升自我价值,保证支柱地位,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承担社会发展重任,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阵地作用,传承文化,对社会文化产生先导、引领的积极作用。“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6]其具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明显优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其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实现自身作用和价值的有力途径,更是重拾三大支柱地位的重要手段。只有勇于承担社会重任,才能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传统文化馆藏资源,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数据库

在选书、采书环节要把好质量关,多选购高质量的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补充图书馆馆藏资源,并收集、整理、挖掘、加工、整合、编撰现有资源,保证馆藏资源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电子资源,多引进有关传统文化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7]目前,信息网络技术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各国的数字图书馆也在蓬勃发展,各种新技术平台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网络信息平台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收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数据库,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有力手段。”[8]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加强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搭建如亳州学院的“亳文化特色文献数据库”、中国药科大学的“道地药材数据库”、贵州民族大学的“傩文化专题数据库”及凯里学院“清水江文书数据库”等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全方位地呈现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某个专题,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专题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有力手段。

(二)优化图书馆环境,提升馆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同样也体现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9]。“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大门一侧的石壁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句出自‘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的名言充分显示出图书馆在一所大学中的地位。”[10]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展现着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理念。而环境育人,就是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设施和环境,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从服务人到物处处时时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图书馆要营造温馨、舒适、充满人文气息的阅览和学习环境,如增加字画、雕塑、盆栽等富有中国文化气息和内蕴的装饰物,创设研讨、学习、休闲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感知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之形成文化自觉。当然,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馆员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在工作中践行传统文化的优良思想,感染、教育学生。馆员要借助图书馆的馆藏优势,学习、领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强、奋斗的精神;“修齐治平”的个人修养要求,推行“仁者爱人”,注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在工作中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改进服务水平、恰当处理与同志、与读者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标杆作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利用课程和讲座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与讲座。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传统文化讲坛,茶文化、花文化等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走入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自我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探究,并引入时代特色内容,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领悟传统文化,科学地看待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学习,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进而自觉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四)通过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加强其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非常讲究音韵和节奏的美感,易于朗读和吟唱。诵读经典、咏读范文,可加深读者对作品的体悟和理解,使之深刻领会作品内涵,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图书馆可举办诗词朗诵会,让大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用大脑思考、明辨,接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染,提升文化自觉。可以说,诵读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传统节日学习中国民俗文化,在春、秋两季开学时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节(季)活动,定期开展论坛、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子最喜欢的图书”评选活动,表扬“借阅之星”“书评之星”等,创造浓郁的阅读传统文化作品的氛围,为传统文化教育助力。

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后备力量,有文化传承教育的优势,更应该全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助力传统文化教育。

[1]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15-18.

[2]朱萌袁,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3]吴晞.无愧于全民阅读的时代[J].图书馆,2015,(6):7-8.

[4]林语堂.国学拾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

[5]恩斯特·贡布里希.写给世界的简明史[M].张荣昌,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8-364.

[6]魏贵明.论高校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及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1):160-161.

[7]王筱雯.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及启示[J].图书馆学刊,2006,(3):55-56.

[8]刘虹.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中国培训,2016,(10): 275-276.

[9]叶莉.高校图书馆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3,(5):88-90.

[10]李丹,高路杨,苑婷婷.高校图书馆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291-292.

猜你喜欢

图书馆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