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比较
2018-03-07
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该病约占泌尿外科疾病的16.9%[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且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4]。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具有年龄大、抵抗力低、基础疾病多等特点,对常规前列腺开腹手术常常难以耐受[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均是近年兴起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6]。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术式在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寻求更加适合老年病人的术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具备排尿障碍、尿潴留、尿频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尿动力学、B超等检查明确确诊,并且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手术指征;(2)年龄≥60岁;(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前列腺癌;(3)合并膀胱肿瘤;(4)伴有尿道狭窄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60~72岁,平均(65.47±5.12)岁;病程范围1~18年,平均(6.20±2.01)年;前列腺质量为31~81 g,平均质量为(58.70±18.21)g。对照组年龄60~73岁,平均(66.86±5.87)岁;病程范围2~17年,平均(6.51±2.12)年;前列腺质量为33~80 g,平均质量为(55.49±18.02)g。比较2组的年龄、病程、前列腺质量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病人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首先为病人行椎管内麻醉,病人取截石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置入等离子电切镜,观察尿道、输尿管、膀胱颈的位置,了解前列腺增生情况,以精阜为标记,使用点切法进行剜除操作,先将精阜上缘6点处的精阜上缘黏膜与中叶腺体切开,然后紧贴前列腺逆行推动组织,于5点、7点位置切开,逆行逐块剥离,留取4点、8点位置的腺体不被剥离以保证腺体位置的固定,翻转电切镜,将连接的尿道黏膜与组织以及连接的腺体组织与膀胱颈均予以切断,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剥离腺体。注意术中及术后止血,可采用全面电凝止血,将组织碎块移动至膀胱颈处,持续冲洗,留置尿管。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与消毒同观察组,经尿道置入等离子电切镜,观察尿道、输尿管、膀胱颈的位置,明确前列腺增生是否明显,若明显则以精阜为标记,于5点、7点位置各做一条标志沟,然后将标志沟间的腺体逐一切除,然后再切除两侧叶腺体,并给予电凝止血;若不明显则于6点方向做一条标志沟,参照标志沟位置依次处理,先处理中叶,然后处理两侧叶。最后处理前列腺尖部,边操作边止血,切除完组织后进行冲洗,排出组织碎片,冲洗膀胱,留置尿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质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比较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道功能的变化及尿道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切除前列腺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IPSS评分比较 术前,观察组的IPSS为(22.84±2.23)分,对照组的IPSS为(23.07±3.60)分,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IPSS为(2.89±1.00)分,对照组的IPSS为(2.51±1.02)分,2组的IPSS评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2组尿道功能比较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Qmax、PV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Qmax均显著升高(P<0.05),PVR均显著降低(P<0.05),2组之间的Qmax、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尿道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继发性出血,4例暂时性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以及1例膀胱颈挛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对照组发生2例继发性出血,3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尿道狭窄以及4例膀胱颈挛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n,n=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治疗术式的必要性 前列腺是男性重要的性腺器官,由其引起的疾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其中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多发的前列腺疾病之一[7]。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具有缓慢进展性的前列腺疾病,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进而压迫尿道,导致病人排尿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8-9]。据统计,60岁人群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低于50%,80岁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80%以上,且排尿障碍、尿潴留、尿频等症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加重,严重者甚至可损伤肾功能。目前关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但老年人年龄较大,机体各脏器功能均有所衰退,且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常规开腹手术难以耐受[5]。由此可见,探讨有效且创伤小的治疗术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2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受到了老年病人及其家属的青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更早应用于临床,其切割时表面温度低可穿透较浅的组织,因此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前列腺体积过大则不易被有效且彻底的切除,未被切除的腺体有再次增生的风险,增加复发率[10]。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集合了常规开腹手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理念,不仅可彻底剥离腺体,还可减少出血,对机体创伤较轻,备受临床专家认可[11-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切除前列腺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剜除术组在切除增生腺体方面更为彻底,而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剜除术先切断增生腺体血供,获得更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更快速地完成手术[15];剜除术以增生腺体与外科包膜之间的层面为切点,紧贴包膜平面完整剥离腺体,绝大部分创面由腺上皮的外科包膜和纤维替代,减少了创面修复时间,进而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该术式最大限度地将增生腺体切除,减少了组织残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本次研究还发现,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PSS评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Qmax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PV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的Qmax、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均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及尿道功能,且两者疗效相似,与陆乾辉[1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及尿道功能方面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剜除术的手术切除率更高、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理想方法。
[1] 丁海宇,颜尧雄,盛夏,等. 应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38-239.
[2] 顾卫东.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3):263-264.
[3] 刘俊峰,谭朝晖,李三祥,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比较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2):1405-1408.
[4] 詹德明,郑翔,卢从锁,等.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12例原因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7):1019-1020.
[5] 柳坤.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对比[J]. 中国处方药,2016,14(1):122-123.
[6] 朱震平,黄军成,凌峰.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59-1160.
[7] 马增煌. A1蛋白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疾病中联合检测的意义[J]. 实用老年医学,2014,28(1):49-51.
[8] 肖利华.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57-59.
[9] 马文波,郭建军,武俊平,等. 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094-1096.
[10] 臧青山.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35-36.
[11] Baazeem A, Elhilali MM.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urrent evidence[J]. Nat Clin Pract Urol,2008,5(10):540-549.
[12] Zhao Z, Zeng G, Zhong W,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comparing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to standar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ree-year follow-up results[J]. Eur Urol,2010,58(5):752-758.
[13] Liu C, Zheng X, Li H, et al. 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prostat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y plasmakinetics[J]. J Urol,2010, 184(6):2440-2445.
[14] Gacci M, Corona G, Vignozzi L,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JU Int,2015,115(1):24-31.
[15] 种庆贵,宋爱君,郭艳.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3.
[16] 陆乾辉.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0):234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