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游编》:明代“金陵四十景”的源头

2018-03-07王聿诚

江苏地方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桃叶万历金陵

◎ 王聿诚

金陵绘景、评景之风,明代已盛。明中期“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就绘过“金陵十景图”。他的侄子文伯仁也绘有“金陵十八景图”,包括三山、草堂、雨花台、牛首山、莫愁湖、摄山、凤凰台、新亭、石头城、长干里、白鹭洲、青溪、燕子矶、太平堤、桃叶渡、白门、方山、新林浦。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曾为这组景图一一题诗。

与画家热于绘景、评景的同时,金陵士大夫游山水、题景诗也蔚然成风。如明宪宗成化年间,南京大理寺评事黄仲昭,曾为装裱成轴的《南都壮游》组诗写序。《南都壮游》组诗包含金陵十二景题诗,分别是:“石城夜泊、钟山晓望、龙江潮势、凤凰山色、朝阳谒陵、朱雀停骖、玄武观鱼、牛首晴岚、鸡鸣夕照、报恩登塔、雨花怀古、栖霞眺远。”整齐划一的诗意命名方式,也为后来的一些金陵风景组图所采用。明后期黄克晦、郭仁均画过《金陵八景图》,取名方式就是一景四字,且有图有诗。如万历二十八年(1600)郭仁所绘“钟阜祥云”“凤台秋月”“石城霁雪”“龙江夜雨”“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天印樵歌”《金陵八景图》。

到了天启年间(1605~1627),南京出现了绘景、评景的巅峰之作——《金陵四十景图咏》,它是南京状元朱之蕃对金陵景观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金陵历代风景组图中最完美的组图,后来“金陵四十八景”实是“金陵四十景”的补充。而“金陵四十景”最直接的渊源则是万历年间的《雅游编》中的二十景。

“四君子”唱和“二十景”

科举制度为古代中国培育了称为“士”的知识群体,他们进而为士大夫,退而为士绅,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大多喜欢雅游山水,赋诗唱和。《雅游编》就是科举文化在明代南京旁逸斜出的一朵游冶唱和文化之花。

余孟麟(1537~1620),字伯祥,号幼峰,江宁籍安徽祁门人。幼年丧父,由母黄孺人抚养成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人,明万历二年(1574)会试第六名,殿试夺得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年六月,担任《大明会典》纂修官。万历十四年(1586),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洗马。万历二十年(1592),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他耿介自持,不事权贵,但与焦竑、朱之蕃、顾起元趣味相投,交谊深厚。正在士林声望日隆之际,他唯一的儿子与其母许氏相继去世,可能是因此心灰意冷,竟上书乞归,家居二十余年,83岁时去世。

余孟麟辞官后“遇风日晴好,每寻山水佳处以寓眺赏”,一有诗意涌心,就援笔纪之,共写了20首金陵风景诗,分别是:钟山、牛首山、梅花水、燕子矶、灵谷寺、凤凰台、桃叶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冈、献花岩、莫愁湖、清凉山、虎洞、长干里、东山、冶城、栖霞寺、青溪、达摩洞。写好后约好友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同为20景赋诗。三人如约为20景赋诗唱和。

如“清凉山”,余孟麟赋诗:“峥嵘藏佛窟,迢递俯神州。僧磐冲云出,江帆挟郭浮。一堂开雁字,六代驻龙斿。依旧胭脂井,桃花带雨流。”诗里的“佛窟”指清凉寺,为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的祖庭。“江帆挟郭浮”写出了清凉山踞城瞰江的特点。“龙斿”即帝王御旗,清凉山西的石头城为六朝军事要塞,故有“六代驻龙斿”诗句。

焦竑和:“精舍何年筑?高台袅袅孤。烟岚收紫极,气色览皇图。飞鸟还哀郢,吞江讵赋吴。只应游息地,流恨满平芜。”朱之蕃和:“高亭四望占清嘉,览胜逃禅思共赊。谢客疏狂同野鹿,远公香供足胡麻。霞迎落照三千界,烟锁环城十万家。宝地阳和回自早,枫林醉眼眩春花。”顾起元和:“翠微山倚石头傍,径转峰回接上方。宫井辘轳滋藓碧,讲坛瓴甋翳苔苍。窗明洞雪经春冷,门掩厓松驻月长。避暑漫言河朔会,茶瓜堪借巳公房。”《雅游编》记载,清凉山有李后主避暑宫遗址,山顶平坦,建有翠微亭。和诗里的高台、高亭指的就是山顶清凉台、翠微亭,古有 “金陵登临最佳处”之誉。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是和诗的一大特色。如朱之蕃和诗里的“谢客疏狂同野鹿,远公香供足胡麻”,就是化用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里的诗句“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谢客即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治家,“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世称谢客。远公指晋代高僧慧远。前句“览胜逃禅思共赊”也是从刘长卿诗中“且将穷妙理,兼欲寻胜概”提炼而来。赊,意为长、远。“逃禅”指“遁世而参禅”。朱之蕃化用刘诗,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刘长卿所咏与南京暨清凉山相关。刘诗有句:“遥思旧游处,仿佛疑相对。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顾起元和诗里的“河朔会”,典出曹丕《典论》,指避暑宴饮。“茶瓜堪借巳公房”则是化用杜甫“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诗句。

“桃叶渡”为秦淮名胜,因东晋时官至中书令的王献之曾在此迎接“无风自婀娜”的爱妾桃叶而得名。 余孟麟赋诗:“桃叶正宜春,江南燕子新。凉风吹浪影,暝雾浥花尘。斗伎当场客,回波顾曲人。蛾眉不解别,只恨艳阳辰。”焦竑和:“吾闻王内史,落日渡河滨。花坞飞瑶札,兰舟载玉人。雕奁回曲岸,彩袖隐平津。珍重扳欢意,能无写洛神。” 焦竑将王献之的《桃叶歌》比作三国名家曹植的《洛神赋》。朱之蕃和:“种桃仙客领春多,叶密根蟠奈乐何。江水渡来迎(山字旁一个斥)柳,越山遥望锁烟萝。芳华常注溪光满,逸调犹传鸟韵和。短棹去留皆自适,临流那复怅横波。”“横波”,《桃叶歌》里有“渡江不用楫”句,宋人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解读:“不用楫者,谓横波急也”。“临流”一词后来与来与“桃渡”构成“四十景”里的“桃渡临流”。顾起元和: “杨深夹岸乱栖鸦,渡古横波晚飐花。潮势涨云低亚树,城根漱水曲笼沙。桥回春肆风旂闪,槛合秋窗月幕遮。吊古漫吟桃叶句,乌衣燕子向谁家。”末句系化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四太史”唱和诗,余孟麟、焦竑均为五言律诗,朱之蕃、顾起元则为七律。

余孟麟将其汇总成《雅游编》,每个景名下都写有小引,简明扼要地记载了景点位置、主要景观及其来历。如“牛首山”小引记载:“府南三十里,有二峰相对,晋王导曰天阙也”。 弘觉寺“上为兜率岩,岩侧为辟支洞,洞前有文殊石浮图。”牛首山的特征、别名,兜率岩、辟支洞、石浮图的空间关系等让人一目了然。 “灵谷寺”的小引,寥寥几行字,就讲清了琵琶街、八功德水、太祖挂衣松的来历,言简意丰。“献花岩”小引阐释岩名:“唐高僧懒融禅定于此,时大雪,二奇花盛开,又有百鸟献花之异,因以名岩。”十分精当。

叶向高作序溢美

成书付印前,余孟麟请叶向高为《雅游编》作序。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授南京国子监司业,后曾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他在万历朝后期至天启年间三任首辅,是明朝后期极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之一。

叶向高欣然应允,他在序中说:“自今上御极以来,擢巍科,登鼎甲,以文章德业照耀词林者,如余、交、朱、顾四君子并时而起,称极盛已。”巍科,指古代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者。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四君子”中,余孟麟是榜眼,焦竑、朱之蕃分别是万历十七年(1589)、万历二十三年(1595)的状元,顾起元则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会元、探花。他溢美“四君子”徜徉金陵山水,“选胜招饮,岩壑必搜,篇章迭奏,琳琅金石之韵被于山川”,足以让三谢(东晋宰相谢安、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南朝齐诗人谢朓)、二陆”(晋代文学家陆机、陆云)自叹不如。《雅游编》的刊行,成为轰动一时的一桩胜事。

朱之蕃拓展为“四十景”

二十多年后的天启三年(1623),年已66岁的朱之蕃再次见到余孟麟家藏《雅游编》刻本,此时余孟麟、焦竑都已在数年前去世,他不禁感慨系之,决意将胜事延续,以此纪念旧友。因自己年老患病,难以亲身探寻,遂通过搜检文献的方式,觅得金陵美景四十处。他嘱托年轻画家陆寿柏,代替自己“策蹇浮舫,躬历其境”,逐一描摹景点。朱之蕃为每幅图写记赋诗,编为“景各为图,图各为记,记各为诗”的《金陵四十图咏》一书。与二十景相比,四十景有了质的变化,且景名统一为诗意化的四字。如“钟山”改为“钟阜晴云”,“雨花台”改为“雨花闲眺”,“燕子矶”改为“燕矶晓望,“灵谷寺”改为“灵谷深松”,“达摩洞”改为“达摩灵洞”,“清凉山”改为“清凉环翠”,“梅花水”则放大为“幕府仙台”。

《雅游编》唱和的特色也得以继承,每一景都有他与南京太常寺卿杜士全的七律唱和。如“钟阜晴云”,朱之蕃首唱:“蟠龙夭矫溯江流,毓秀凝祥灿未收。地拥雄图沿六代,天留王气镇千秋。迎将东旭朝光丽,映带明霞暮霭浮。定鼎卜年绵帝祚,茏葱秀色绕皇州。”杜士全和:“一龙蟠据饮江流,有渰云蒸郁未收。借日光华常烂熳,随风舒卷自春秋。鼎湖势与三山壮,灵鹫晴看五色浮。应是骊颔嘘淑气,寻常氤氲绕皇州。”两人都赞美了钟山的“龙蟠”形胜,“皇州”一词让人联想谢朓的名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渔唱”,朱之蕃首唱:“疏凿虽劳利永存,清溪曲折贯重垣。风和岸柳堪邀笛,月满莲舟好泛樽。自可乘流歌濯足,何须晒网住江村。纶竿寄兴浑忘得,为谢游鳞莫避喧。”杜士全和:“王气冲霄凿后存,为谁设险堑维垣。回波暗咽秦时雨,邀笛争开晋代樽。风送渔舟藏密柳,月移欸乃起前村。皇都春霭桃源在,钓叟乌知有市暄。”两诗都咏及秦始皇“凿锺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泄王气的关于秦淮河来历的传说和“邀笛步”掌故。

《莫愁湖志》借“八景题咏”造势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马士图编纂《莫愁湖志》,为了提高该志的文化含金量和莫愁湖在金陵名胜中的地位,特意从《金陵四十景图咏》和《雅游编》中借了八景题咏为《莫愁湖志》造势。他将“借八景题咏”至于志书之首,以此标示莫愁湖为“金陵第一胜境”。其中,“金陵四十景”所借八景题咏为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渔唱、报恩塔灯、雨花闲眺、牛首烟峦的题咏,包含朱之蕃与杜士全的唱和。《雅游编》中则借了钟山、清凉山、冶城、桃叶渡、青溪、长干里、雨花台、牛首山八景题咏,也均完整包含“余、焦、朱、顾四太史倡和”。通过比对可以看出,《雅游编》中桃叶渡、青溪、长干里自成景观,不像钟阜晴云与钟山、雨花闲眺与雨花台灯构成对应关系。所谓“借八景题咏”实际借了“十一景题咏”。《雅游编》的文化影响力有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桃叶万历金陵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转亲
桃叶研汁止痒方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几种药剂防治桃叶螨药效试验初报
《张祜 题金陵渡》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