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失败修复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2018-03-07周翼翔吴俊杰王学渊

关键词:创业者课程体系大学生

周翼翔 吴俊杰 王学渊

(1.浙江树人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5; 2.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在创新创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需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全国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力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但现有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创业意愿虽有所增加,创业成功率却不高,徘徊在2%~3%之间,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超过5%*关鑫、赵宇新:《大学生创业现状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期,第72页。。

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高校培养方法的失当分不开,如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运用的都是成功案例,忽视创业失败案例。创业者受成功导向的影响,往往忽视失败情景或轻视从失败中学习的价值。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偏好成功、歧视失败的现象,有意无意地赋予失败一种极深的贬义,人为地割裂了失败与成功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徐永波:《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1-13页。。这是对创业失败的一种误解,也不利于创业者正确认知创业失败以及开展后续的创业活动。现有的关于创业失败教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仅有的几篇如于晓宇(2012)*于晓宇、桑大伟、韩雨卿:《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第5期,第68-72页。、罗晓雨(2015)*罗晓雨:《基于创业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中国农业教育》2015年第4期,第63-66页。、蒋才良(2016)*蒋才良:《基于创业失败视角的逆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高教学刊》2016年第10期,第27-28页。和徐永波(2016)*徐永波:《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1-13页。等,以结果导向为主,或有限验证了创业失败教育的效果,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过程,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实践的需要。因此,按照“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思路,科学解释失败情景,构建合适的创业失败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失败所蕴含的显性或隐性的价值,主动从失败情景中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对以往基于创业成功案例培养模式的一个必要补充,而且对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特别是创业决策能力和应对创业挫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陈丹:《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创业失败的视角》,《辽宁高职学报》2016年第1期,第78-80页。。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

作为对国务院和教育部指导精神的回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改革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诸如《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家精神》《商务沟通与技巧》《创业实务》《科技创业》《公司法与合同法》《企业财务基础》《市场预测与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运营和管理》及《新创企业融资》等课程。应该说,目前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正在逐渐丰富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先决条件,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很难取得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学院,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规范性差,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有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非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差异较小,创业教育沿袭原有的非创业专业课程的思路,未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只是在就业指导或生涯规划类课程中嵌入相应的模块,或只在全校开设一门《创业基础》课程。教材多半是“拿来主义”和“形式主义”,案例陈旧,未能实时更新,缺乏教育需求验证,存在着创业需求与创业供给之间的落差*蒋才良:《基于创业失败视角的逆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高教学刊》2016年第10期,第27-28页。,忽略课程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匹配性,造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受历史传统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多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性弱。很多高校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导师讲座、创业模拟软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平时也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但这些平台与创业实践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些高校设立了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不过受益面有限,大多数学生只能停留在虚拟创业。这些平台通常由学生处、团委、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及科技园等多头领导,与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部门或院系之间缺乏紧密的沟通和联系,往往各自为战,实践课时安排随意。上述问题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既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第1期,第65-70页。。

3.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选修课形式,即使创建了创业学院,也是虚拟形式居多,大多将来自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经选拔后混合在一起,认为这些学生在创业能力上是同质的,很少有明确的限定和区分。课程设置不考察个体的创新创业知识基础、实践经历以及异质性需求,不加以区分,对教学实施进度和教学效果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4.过于注重创业成功的激励功效,忽视对创业失败的现状认知、干预及修复。现有课程的设置基本以创业成功为导向,很少考虑创业失败以及失败后的心理修复、后续创业情况,这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95%以上的现实极不相符。大学生年龄普遍介于18~25岁之间,处于创新意识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渴望创业成功,但很多又难免遭遇困难与失败;现有的创业课程一心向着成功,避谈失败,更不用说讨论失败后的干预及修复问题。这些造成大学生在创业失败时不知所措,自信心陡然下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依然停留在对原有课程体系的修订、完善阶段,理论性和制度设计性研究较多,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亟须在反思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不足部分进行改革。创业教育除了要关注创业成功之外,还应关注创业失败后如何增强创业者面对创业困难的抗压能力、修复能力和创业失败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创业率有了显著提高、创业成功率却不尽理想的大背景下,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将创业失败引入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二、失败修复视角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的作用

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包括痛苦、抑郁、悔恨、羞愧、耻辱、愤怒、内疚、责备、悲伤以及对未知的恐惧等,这显然有碍大学生的创业学习以及未来的再创业意向。但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一方面,创业活动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环境,对于没有创业经验的初创者来说,失败提供了一个发现不确定性的机会,扩展了对新机会的搜寻,促使创业者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再次创业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创业失败的过程或结果会对创业者的认知框架产生影响,使创业者更加客观地认识创业过程,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创业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失败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痛苦的、破坏性的经历,这种经历足以让创业者一蹶不振;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反省和重新学习的机会,从而为再次创业创造条件*丁桂凤、候亮、张露等:《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7期,第1009-1019页。。

为什么同样的失败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关键在于失败后创业者能否从消极情绪中迅速恢复,有效地进行再创业学习。在创业失败后,创业教育须积极修复创业者心理和管理失败成本*罗晓雨:《基于创业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中国农业教育》2015年第4期,第63-66页。。创业失败修复视角则从一开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上考虑这种失败对创业者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降低其危害,从而降低创业失败率。没有这样的预先准备,大学生在创业时很容易把目标定得过高,满脑子都是“点石成金”的成功案例,遇到困难后又容易心灰意冷,不利于后续创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少能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见图1)。

1.通过创业失败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认知。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是“失败教育”,即教会大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和克服创业初期的各种困难*张国圣:《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光明日报》2009年5月26日,第6版。。对于那些即将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对创业失败的认知和修复能力,是创业征途中需具备的重要素质。大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对创业成功的概率缺乏清醒的认识,误读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不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与坎坷,这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大学生难以面对和接受创业失败情景的主要根源*蒋才良:《基于创业失败视角的逆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高教学刊》2016年第10期,第27-28页。。因此,创业教育课程需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阐明创业失败的概率,预先模拟创业失败的情景,打消其盲目的自信,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创业。

2.通过创业失败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摆脱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创业失败会给创业者带来巨大的悲痛,导致创业者无法从创业失败情景中进行再学习。特别是作为“创业新手”的大学生,通常对创业期望较高,一旦创业失败,快速恢复的难度较大*于晓宇、桑大伟、韩雨卿:《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第5期,第68-72页。。要尽快走出失败的负面情绪,需从心理修复与能力修复两方面入手。这些单靠创业者个人的感悟和努力是不够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手段,通过未雨绸缪的课程设置,使大学生面对创业失败时能正确使用应对悲痛的方法,知道如何管理失败成本和消极情绪,从而快速走出创业失败的阴影。

3.通过创业失败教育,促进大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失败和学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创业失败在给创业者带来物质损失与负面情绪的同时,也为经历者和旁观者提供了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学习机会和知识,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但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并非自发的或即时的,它需要外界力量的及时介入和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作用,就是在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通过从失败中学习,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挖掘失败对再创业的潜在价值,从而提升再创业倾向需求和再创业可行性,最终达到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降低后续创业失败率的目的。

三、失败修复视角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保障和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多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室软件仿真+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创业成功”导向的,缺乏对大学的创业失败教育,有必要根据创业失败修复规律,从源头上重构现有的创业课程体系,构筑创业失败的预防和修复机制,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失败,快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并为后续创业积蓄经验和能力。基于此,本文按照创业过程,构建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创业前,嵌入失败认知模块。创业之前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学生创业者理性思考:一是适不适合创业?二是目前国内外创业现状怎样?在失败认知这个模块,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和《国内外创业现状认知》课程是必需的,它有助于大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和及早规划未来。同时,对现状尤其是创业失败的认知会让创业者客观看待创业,不至于在失败面前不知所措。而对于那些打算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寻找和评估创业机会,走出第一步,需要创业者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机会识别能力,《创业管理入门》和《市场调查与预测》就是基于此思路设立的。另外,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往往风险意识淡薄,应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财务风险知识,宜开设《法律和财务知识》等实用性课程。

2. 创业中,嵌入情绪恢复模块。许多意志不坚、缺乏失败准备的大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创业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进入心理忧郁期。心理忧郁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心理干预能否及时介入*蒋才良:《基于创业失败视角的逆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高教学刊》2016年第10期,第27-28页。。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有必要加入《逆境心理学》《危机管理》等课程,重视危机干预和学生心理素质塑造。有研究发现:创业者对失败的态度会对创业失败学习的效果产生调节作用,失败所产生的悲痛情绪越大,越不利于后续的失败学习;反之,对失败的积极态度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处理失败,改变心智模式,避免重蹈覆辙*郝喜玲:《创业失败与学习关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1期,第109-111页。。在业界导师讲座方面,引入创业经验丰富的业界导师来授课,分享其创业心路历程或面对创业失败时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大学生加快创业失败修复速度。同时,构建创业失败修复平台,通过不定期的创业论坛,形成包括知名创业人士、大学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校优秀创业者和有意创业的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者联盟,利用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使大学生在应对创业失败时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3. 创业后,嵌入失败学习模块。首先,收集和整理已有的创业失败案例,尤其是本校学生创业的失败案例,通过对失败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让创业学生和潜在的创业学生受到教育,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败。其次,初次创业者在遭遇失败之后能否从失败中学习,取决于其对创业失败的认识和能否及时修复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修复是创业失败修复的起点,作为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理念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重要载体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时,相关课程应讲授管理创业失败的技能,阐释损失导向和恢复导向的管理方式,着力于帮助创业者从创业失败中走出来的过程。最后,提高学生从创业失败中进行学习的能力,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归因,讲解归因和创业失败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归因,重新定义其创业动机、目标、优势和劣势,进行有策略的自我学习、商业学习、人际网络学习和企业管理学习,从而完善创业失败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罗晓雨:《基于创业失败修复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中国农业教育》2015年第4期,第63-66页。。

猜你喜欢

创业者课程体系大学生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