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06陈晓丹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陈晓丹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合唱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尤其是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固定的曲面排练,突出了实用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也走向多元化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合唱能够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各种音色共同发声时,表现出强大的集体艺术能力,这就要求每位学生通力合作,集中注意力和意志力。合唱教学要求团队中的每位学生亲密合作,展现出音乐表演的和谐性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合唱教学的激情,所以要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相当于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把握好自己的声部,准确表达出音乐技能和情感,做到合唱表演的准确、和谐、统一。例如,在学习《我爱米兰》时,要求学生深情、富有情感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谐,把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感情在歌声中充分表达出来。《我爱米兰》原为一首优美动听的通俗歌曲,后来改为童声合唱。教师在播放歌曲時要指导学生对歌曲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明白它用借喻的手法赞颂了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用深情、协调的合唱进行歌曲的表达。歌曲从“啊,米兰”开始将歌曲推向高潮,层层推进,逐步回落,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敬爱和衷心的感激之情,再加上合唱的低音部,使歌曲更丰满动听。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聆听者的身份转变为表演者,进一步实现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合唱的积极性

音乐中包含了丰满美好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进行深刻的剖析,让他们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注重合唱曲目的选择,完善歌曲表现形式,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增加对音乐合唱的兴趣。同时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有意识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提升小学音乐合唱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

三、引导学生合唱技巧,增强学生合唱的自信心

合唱是一门集体表演艺术,它需要学生不同音色之间的配合,需要每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做好协调、统一、和谐,才能将整首歌曲完美表达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合唱技巧,例如,在学唱《中国中国,我爱你》时,需要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达歌曲,激发学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合唱前,要先对学生在合唱时的呼吸节奏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在合唱时的基本呼吸方法,其次,还要指导学生正确控制自己的气息,对合唱时气息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改正,然后,要加强学生对节奏和音调的理解和练习,加强不同声部之间的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欣赏,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对合唱的自信心。

四、适当调整合唱难度,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声部各不相同,如果将学生按不同的声部划分演唱不同的部分,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导致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出现不同声部之间串音的现象,还会互相影响演唱效果。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对演唱困难的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将不同的声部进行修改,适当调整合唱难度,让学生积极融入合唱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五、充分发挥乐器对合唱教学的作用

乐器对学生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可以表现出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高方面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开展,教师借助乐器充分发挥它对学生合唱的影响作用,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音准和音高。例如,在学习《蓝色的雅得郎》时,教师利用钢琴,演奏这首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该名额是如何以6/8拍的韵律以及旋律的重复、波音的运用等手法表达怀乡之情的。其中在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时,要利用钢琴启发引导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对音准和音高有初步的认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参考文献:

[1]解传旭.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8).

[2]赵红霞.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6(4):7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