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有感

2018-03-06曹丽洁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曹丽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孤独症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长,科学家尚未找出孤独症的形成原因,目前没有能够针对病因来根治孤独症的方法。

关键词:孤独症的病因;孤独症常见的误解;诊断方式;常用治疗方法;强化物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指一组导致显著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困难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孤独症的四个标志性特征:(1)与一般人不同的社会交流障碍;(2)语言与交流方面的障碍;(3)对变化的拒绝、对规律的遵守、动作的怪异;(4)在儿童时期体现症状。

一、孤独症的类型

(1)典型孤独症;(2)阿斯伯格症;(3)广泛性发展障碍——未分类型(PDD-NOS)。

二、孤獨症的病因

目前科学家尚未找出孤独症的确切病,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基因有关,(2)与大脑结构有关,(3)与环境风险因素有关,研究表明,父亲的年龄越大、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对孤独症常见的误解

(1)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2)孤独症是由于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

(3)只有儿童才会的孤独症;

(4)孤独症患者的智力普遍低于人群;

(5)孤独症患者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

(6)孤独症患者没有感情,因此不会与他人建立友谊;

(7)孤独症患者不会说话。

社会对孤独症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有些来自不正确的研究信息,有些来自媒体对孤独症不正确的宣传,还有一些来自早期对孤独症了解的不足。

四、孤独症的诊断方式

孤独症在婴儿时期就会有症状的表现,使用不同的筛查方式能够初步判断儿童是否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诊断。

(一)孤独症初期筛选工具

(1)孤独症行为一览表;(2)孤独症儿童一览表修正版;(3)儿童孤独症等级量表;(4)社交沟通调查表;(5)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工具。

(二)诊断量表

(1)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Z-R)。

(三)发展评估量表

(1)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2)发展评估量表(PEP);(3)基本语言何学习技能评估-修订版ABLLS-R;(4)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VB-MAPP)。

五、有实证证明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法

以应用行为分析为原则基础的康复教育方法有很多,目前有11种治疗方法是科学实验证明对孤独症儿童有效的。分别是前事包裹(Antecedent Package)、行为包裹(Behavior Package)、青少年儿童综合行为治疗(Comprehensive Behavior Treatment for Young Children)、联合注意干预(Joint Attention Intervention)、示范(Modeling)、自然教学策略(Naturalistic Teaching Strategies)、同伴培训包裹(Peer Training Package)、行事历(Schedules)、关键反应治疗(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故事干预包裹(Story-based Intervetion Package)。在此着重介绍五种康复教育方法。

(一)离散式单元教学(DTT)

离散式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适合任何与学习有关的场景,包括孤独症康复教育。

(二)自然环境教学∕随机教学

自然环境教学是指一组促进学生技能产生与提高的方法,包括对环境结构的变化的适应、促进互相交流的技巧以及行为方面的能力。自然环境教学提倡抓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权在学生而不是老师。自然环境教学的步骤:第一步,制定目标行为或技能;第二步,收集基线数据;第三步,选择参与教授的人员;第四步,选择介入的媒介;第五步,促进学生适当反应的发生;第六步,时评与改进。

(三)语言行为

语言行为途径是建立在行为分析原则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分析语言及行为的思路。具体的操作包括了之前提到的离散式单元教学以及自然教学。语言行为的产生需要两方的参与:讲者与听者。语言行为可分为几个语言操作单元,分别为复诵(echoik)、提出要求(mand)、命名(tact)、互动语言(intravertbal)、逐字读(texeual)、听写(transcription)、听者行为(listener behavior)。

(四)故事形式的干预

故事形式的干预。顾名思义是用文字故事的形式形容社交情景与合适的社交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对社交的理解(包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以及在社交场合的独立能力。常用的故事形式的干预有“社交故事”“连环漫画对话”和“社交脚本”。

(五)行事历

行事历是把一天当中即将发生的事情用视觉辅助的形式呈现在眼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视觉支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路标、日历、人行道等。

六、强化物

强化物是指跟随在某个行为之后发生,并且使该行为在未来的发生频率增加的刺激物。强化物可以是直接消耗的(食物、玩具等),也可以是中间媒介(代币、钱币等)。给儿童做康复时,一般要有强化物。

此次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让我对孤独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也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宽阔。但是纸张太小,无法将我所学到的知识一一列举。也让自己知道了特殊教育领域很宽广,如何在这宽广的领域中更加专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等,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加专业。

参考文献:

[1]贾美香.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教材[M].求真出版社,2015.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