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内在关联 提升复习效率
2018-03-06唐英
唐英
摘 要:通过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能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把碎片化的知识建构成系统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复习;梳理;情境;数学学习
复习课怎么上?这一直是一线教师教学的“盲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复习,使孩子们在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体会到真滋味?笔者联系教学实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状态,决定了他为完成该项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多大努力的程度。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在几周前甚至几个月、几年前学习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知识会处在模糊状态、遗忘状态。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有效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复习状态。
例如:在“量的计量”复习中,让学生修改病句:今天是2018年2月29日,早上六點半,身高150米、体重40吨的我被急促的铃声惊醒,便从长2分米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先拿起2平方米50平方分米的毛巾洗好脸,再挤出1立方分米的牙膏刷好牙,不知不觉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喝了一杯250升的牛奶,接着又吃了200千克的面包,然后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同学们读了这篇日记,都笑了。改病句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原来量我们生活中处处用到,错用量的计量单位会闹大笑话。小小趣味活动,有着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学会梳理,主动建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知识,使学生经历回忆旧知、整理网络、沟通联系的过程,主动完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学生会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把黑板分为两块,左边小的一块归老师,右边的一大块归学生。让学生先独立梳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要点,用碳素笔写在纸条上,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相互查漏补缺,进行整理,共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选出有代表性的知识要点贴到黑板上。经过一阵交流整理,黑板已经贴了一大片,教师再进行全班交流、整理认知,最后留下了精彩要点:一世纪是一百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年有四个季节,四年一闰,百年四百年一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有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等。
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的合作交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便于融会贯通。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分析、判断、整理,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知识网络,在学生不断地体验、感悟中获得生成。
三、精选习题,查漏补缺
复习课要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习题,使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果。
1.设计专项习题,突出“重点难点”
复习课与新授课一样,同样要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复习关注点,巩固练习关注面。
如:在复习“圆柱体与圆锥”这一单元时,可以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沟通知识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让学生自主梳理圆柱圆锥的知识点及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自我反馈不足之处。
2.设计对比习题,理清“易混知识”
有些“形似实异”的习题,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对此,通过对比习题,让学生厘清知识的易混点。
如:在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会出现372÷6和832÷4这样两种题型。学生在看到时,都觉得这两种题型是一样的,书本上为什么会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例题中,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也总是会将832÷4的计算结果变成280,不知道3÷8不够除的情况下要添0,然后用32÷8来得出结果,所以这种题型中学生总是会或多或少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这个转变过程不易理解,可以用对比复习来解决,当然也可以用让学生自己检验的方法来分清两种容易混淆的地方,逐步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3.设计变式习题,消除“思维定式”
有些“形异实同”的问题,叙述形式稍有变化,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如“苹果有21千克,桔子比苹果少2千克,桔子有多少千克?”与“桔子有19千克,比苹果少2千克,苹果有多少千克?”桔子比苹果少2千克即苹果比桔子多2千克。表述方式不同,但其实质相同。教师要善于应用“变式”,以不同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这样,可以使学生换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巩固技能。
四、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复习课更注重知识的概括性,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我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你说说自己的收获。
生1:通过复习,我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生2:我对周长、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了。
生3:我发现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方法。
师:这么多公式,怎样识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1:可以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先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依次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再推导联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联想到圆的面积公式
生4: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根,其他公式是依次向上升的,可以画成一个网络,像树。
……
在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联系,整理成网络化、系统化、模块化的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形成数学技能,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复习课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历梳理、交流、反思、总结的复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复习,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丰富数学学科素养。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