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思考
2018-03-06孙丹
孙丹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展示自我能力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导向,为小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增强起到一个良好有效的基础作用。新课标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次研究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来解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解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可一味被动接受,没有个人理解。小学阶段是培养思维,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探究心。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讲授数学知识,将小学数学应用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联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才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加深了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感悟。
一、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解题氛围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育就是数学生活化的体现。数学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和实践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小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发射火箭、生态环境都有数学的影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数学应用题和实际生活的相关事例相联系。在数学联系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通過合适的方法把数学情境融入生活实际中,找到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的入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出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教师在讲授倍数问题这一知识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小明妈妈去菜市场买水果,买苹果花了8块钱,买香蕉花的钱是买苹果的2倍,买西瓜是买苹果钱的2倍少3块,问小明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一事例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小学生有个人体会,理解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再比如,“小刚有三支铅笔,同桌小红的铅笔数是他的2倍,小明是小红的2倍少3支,问各有多少支铅笔”,这个事例更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表现。
二、解决教学问题,扎实数学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对课本应用题的讲解,忽略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过程。在应用题的讲解中,教师一般选择典型题作为讲解的重点,只讲固定的思路和方法,缺乏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应用题解题的评价中,除了思维思路,更基础的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由于教材没有规范的解题格式,经常性有答案后边缺少单位,解题后不做回答,计算没有过程等问题。小学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做出努力。
例如,小学生思维定式的存在,往往导致了错误的解答。像这道例题“一块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树林,已知每天一共可以制造氧气6千克,问1平方米树林每天可以制造氧气多少克?”看过题目后,部分学生往往会想到教师讲过的类型题,忽视了单位的变化,直接按照千克来计算,导致了计算结果的偏离。思维定式,不求甚解,忙于答题,这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创新能力不足的体现,缺乏灵活应变,举一反三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丰富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应用题数目众多,种类多样,但是解题方法有规律可循。就解题方法而言,不同类型的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习题训练,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主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供多种解题方法,通过多种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让学生独立思考,真正掌握应用题的知识点。
比如,综合法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由具体事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其行车速度是45km/h,用时四个小时从甲地到乙地,但是返程过程中减少了两个乘客,速度变为60km/h,问汽车回程用了多长时间?”此类型题最后采用分析法来解答,往返路程相同,速度改变,由已知问题得出解题方法,选择最佳的思路来完成解答;方程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举例“一个修路队完成一项任务,第一个星期完成总任务的三分之一,第二个星期完成四分之一还多8km,问这条路一共多长”。通过找联系,运用方程法可以快速高效得出最优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一道题的相关解法,一题多解,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教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依据具体实践,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要求,增强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求小学教师正确把握数学教学的新特点,清楚认识数学的本质,敢于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课堂改革的进行。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学生要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审视问题,提升数学能力,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数学,体现素质教育能力为主的理念,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