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2018-03-06金薇
金薇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中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阶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认知能力,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社会交际有重要影响。基于语文素养视角,通过写作角度来探讨阅读教学模式,希望能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阅读教学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奠定基础十分重要,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作文教学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基于客观角度,结合前辈教学与个人教学经验来探索教学策略,以下笔者展开论述。
一、在阅读教学中感悟文本情感
朗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教师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朗读即将视觉性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投入语言情景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层次性:首先,感知性朗读,在初次学习课文期间,学生通过该朗读来了解文本大意;其次,理解性朗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能基于个人角度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最后为品味性朗读。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轮流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出文中饱含的情感。按照上述层次朗读能创造文本情景,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感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写作材料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下列常规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内化吸收语言:首先,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能够突出句段重点,表达效果更强。对于小学中学段而言,关键词即表现力较强、概括力较强、体现文章主旨或过渡作用的词语。譬如在以“我想创造一个节日”为主题的作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先向学生展示几组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节日的名称。在劳动节中,教師展示“种树”“打扫卫生”“热爱劳动”等提示词,引导学生结合习作提示,思考写作内容。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想要创造的节日”内容,并且探讨主要原因。在阅读课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让学生弄清主题,通过造句的方式来描述生动形象的事物。当造句活动结束后,开始撰写作文。譬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中,作者形容南沙群岛的岛屿用了下列成语,包括:星罗棋布、生息繁衍等,教师在文本讲解时应先讲解上述词语的词意,使学生从字词上感受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引导学生运用边阅读边想象的方式来增加对语文的喜爱。课后练习环节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将喜爱的词汇句子运用到写作中。
三、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训练
我国多名教育学者认为,学生的语法结构无论多么具备表现力,其根源是对他人的模仿,同时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重新组织语言。学生的作文教学课程也是从模仿过渡到创造的过程。教师借助文本范例的讲解,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爱上文本写作。我国教育部门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仿写能力,因此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应探索多元化的写作模式,使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表述人、事、物。这些文本结构主要为记叙文,是简单认识的心理结构。在作文教学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结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构段文本写作。当学生读懂文本后,基于分析视角对文本进行提炼归纳,从而理解不同写作结构的特征。笔者结合教材文本来举例讲解构段方式:顺承式即顺序描述文章段落的发展,或者根据时间先后来呈现事物发生的动作。譬如在《秋天》一文中,教师借助小组探讨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与秋季相关的词语。通过阐述“树叶的凋零是一个过程”,让学生理解“事物特征的变化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应引导学生运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造句,展现事物在秋天发展的形态。该教学思路不仅能掌握该构段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逻辑思维;课程讲解结束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加对秋季的热爱。在“课后练习”中,布置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撰写,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又如在《池上》一文中,借助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池塘的图片、视频,当诗句分析结束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写作风格、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联系学习过的知识点,撰写与池塘相关的短文。
综上所述,作文课程中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的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科学严密的心理机制,有助于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具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白园.“源头”与“活水”:浅谈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J].教育革新,2014(8).
[2]杨利.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1(2):43.
[3]张雪娟.随笔对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8):6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