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之“有效引导”四步走

2018-03-06丁婷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丁婷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关键的地位。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进行探讨,首先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意义,然后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改革的脚步也逐渐加快,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缺陷,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由于处于低年级,缺乏一定的专注力,很难对一件事情保持长时间的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慢慢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授课。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对数学的兴趣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耐心地讲解。数学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明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不仅丰富了课堂,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接触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自己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性质,而后教师再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比如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适当引导,培养独立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初级目标,学生应该掌握数学的初级知识,数学的初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为今后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讲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证明三角形每一条边之间的性质,了解三角形各个边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关于三角形的构成。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和思考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实践加上理论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梳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数学的思维和基础还不成熟,还不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也没有数学基础,有些数学知识看起来大致相同,学生在看到这些知识时会有各种疑惑和疑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疑问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疑惑慢慢地打开。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刚接触数学都是有点懵的状态,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概念,也不想学数学,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归纳数学知识点,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全面系统。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就更加清晰,在数学课堂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数学的思维被打开了,解题的思路也就会变多。数学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找出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数学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应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空间,讲解一部分数学知识以外,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不同层次水平,这样能够拉开一定的距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梯形的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梯形的特点和性质,思考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记忆得更加扎实。学生在讨论完梯形的面积和公式之后,应该牢记公式,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找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时,融合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发现其本质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新知识得到学习,旧知识得到巩固,新旧知識之间得以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正确引导,利用学生错误

犯错误是人之常情,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要关注并好好利用这一资源。数学中很多知识有相似之处,知识点很容易混淆,学生如果解题时混淆了知识点,就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重点关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这些犯错误的地方通常也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和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难以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剖析和梳理,重点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犯错误的几率,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张玲云,范素花.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51-152.

[2]刘清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4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