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教学实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2018-03-06徐东华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徐东华

摘 要:学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通过对学生的德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针对“班组串换”机制下促进小学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学生情感体验;班组串换机制;他心想象能力

随着现代化科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变革,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数学老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加强课堂实践性教学,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他心想象的能力。

一、实验研究的前提

“他心想象”是指小学阶段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依据他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进行心理行为的推测,理解他人的情感体会。班组串换机制下,学生主体由于受到环境、教学方式、班级文化等多方面改变的影响,会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班组串换”机制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他心想象”能力。

二、对小学生进行“他心想象”能力提升的研究目的

受家庭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学习倦怠、自我意识过强、道德情感缺失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的他心想象能力,进行班组串换机制下的德育实验,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积极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方法

(一)调节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数学教学实践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调节学生的情感,充分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调整实际的教学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他心想象能力。如:老师在教授学生“分数乘法”一课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先在黑板上书写两道分数乘法的计算式,鼓励学生用最快的方法进行结果的计算,在学生使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结果求算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说:“我可以不用列竖式就可以看出结果”,激发学生对于解题方法的探究欲望,再引导学生进行算式题的观察,探究算式规律,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

(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学习动机

班组串换制度可以有效淡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班委人员在进行更换后,逐渐以平稳的心态融入班级群体之中,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道德知识学习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知识教学时,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生活能力,将生活实际与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課堂教学效率。如:老师在教授学生“长度单位”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切身感受千米的概念,以生活位置引导学生想象实际的距离,同时鼓励学生在与父母进行散步活动时,向父母传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长度知识,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四)丰富班级串换形式

依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发展需求,班组串换制度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如:数学老师可以充分考虑现阶段班级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定期串换,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实践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观点进行临时学习小组的成立,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圆桌形、梯形等形状的排列,满足教学课程的发展需要。

(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注,极易出现道德情感缺失的问题。小学数学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促进学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如:老师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实现家长的参与式教育,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多方面关注。

四、结语

“班组串换”机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思维的创新,组织开展实践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导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和思想观念,促进小学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加强同学、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钟丛林.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演绎活力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4(11)

[2]萧欣粦.谈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