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德育的挑战及策略研究
2018-03-06赖伟华
赖伟华
摘 要: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德育,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主要论述网络环境给中小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旨在克服网络对中小学德育的负面影响,以期加强中小学德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挑战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网络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现代中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网络环境下,学生可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相关学习资料,以此来丰富学习内容,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薄弱、感性,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网络环境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如果学生错误使用网络,无法抵制网络诱惑,极易受到网络的毒害。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其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上网心态。因此,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一)网络环境冲击了班集体建设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个人思想意识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影响。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让他们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越来越淡薄,不愿与人沟通分享,他们变得精神空虚迷茫、缄默孤僻、没有理想信念、缺乏诚信、行为习惯差。所以,经常会出现中小学生逃课上网、带手机进入课堂、上课玩手机打游戏、不认真听讲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不利于建设有秩序的班集体。
(二)网络环境危害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在上网期间,学生总会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存在许多流氓网站、流氓信息以及网络诈骗,比如中奖之类的诈骗信息,色情、暴力、迷信的垃圾信息等等。比如说,中小学生在上网时常会受到突然出现的流氓网站或者信息打扰。据统计,有47%的网络垃圾信息与色情暴力有关,有60%以上的少年犯罪案例中,少年犯都受到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等网络信息的影响。此外,中小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与外界现实生活分离,导致他们的生活中缺乏现实人情味,生活交际圈越来越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僻、偏执的不健康心理。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巨大。
(三)网络环境弱化了中小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社会环境是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所以整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道德问题愈加严峻。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智育的从属地位,是智育的“一个小搭头”,评价“三好”实质上以“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却可以不要,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体现,只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网络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仰与敬畏的缺失。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的缺失会使人变得空虚,迷失自我。人的敬畏心理使道德和法律存在一定的约束力。然而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言语不文明,环保意识差,不爱护公物,等等。第二,理想与志向的缺失。当前一些中小学生缺乏理想,认为金钱是人生的追求和理想,而读书便是获取金钱的重要途径。这些不健康的“理想”催生了中小学生间虚荣、攀比、炫耀、摆阔等不良的现象。第三,缺少全局意识。受社会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和唯我主义的影响,中小学生过于自我,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甚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就需要学校、社会以及老师自身共同努力。家长要对老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老师自己要学习各种压力处理技巧。
二、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应对之策
几乎所有学校都提出了“德育优先”的口号,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小学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统考制度的存在,应试教育滞后的评价机制仍在沿用,素质教育的推进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近年来,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小学的智育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而德育手段则传统化。许多学校的德育手段和方法都停留在低水平的德育阶段徘徊不前,只注重将外在道德观念和结论灌输给学生,而不是借助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受教育者对真、善、美去进行真实体验。这种传统的德育没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内化过程,没有使德育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实践生活中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校园主网站服务学生,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使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站搜索所需信息。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園主网站宣传先进文化,帮助中小学生认清网络实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将“网络鸦片”的诱惑拒之门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开端,是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课题从仪容仪表、文明语言、良好行为到美好心灵,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德行,培植成长,实现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目标。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学习不应局限在德育课堂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构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开设学校德育论坛,鼓励学生在德育论坛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与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还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需要教育者摆正姿态,以“美”为核心,以“践行式”为育德手段,以“美育+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养成”为主体,结合小学生成长阶段特点,将德育划分为四个维度,即“美仪”“美言”“美行”“美心”,培养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部分,比如中小学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司母戊鼎、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由此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又比如元素周期表,在进行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了解化学巨匠传奇的一生,并且告知学生其对科学的追求,还有在元素规律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辛劳,让学生能够从中吸收到其身上具有的探索精神,从而对他们之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普及到家家户户,相比于学校生活,学生在家里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家长应该积极督促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父母应担起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现在的生活压力,大部分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困扰及情绪等。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陪伴玩耍,多少会有一些孤独,所以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陪伴和快乐,才会使网络负面影响有机可乘。所以,家长应积极与老师配合,主动联系老师,密切关注子女在校的情况,关心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应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健康的家庭教育观。除召开家长会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校互动论坛”等,以各种方式构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还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需要教育者摆正姿态,以“美”为核心,以“践行式”为育德手段,以“美育+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养成”为主体,结合小学生成长阶段特点,将德育划分为四个维度,即“美仪”“美言”“美行”“美心”,培养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与家庭共同建筑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吕颖.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李卫.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2014(10).
[3]张如蓉.喀什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创新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5).
[4]新灵.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