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教学 促生成长

2018-03-06陈翠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兴趣效率

陈翠

摘 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一种形式。《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优化传统教学“示范”,创新“示范”的方法和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绘画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合理有效;方法形式;兴趣;效率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

《像什么呢》是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纸块的联想”来进行教与学,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增进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纸块的联想”有别于“撕纸贴画”,儿童先撕后想,可以是一个纸块(单张联想),也可以是多个纸块的组合(多张联想),这些纸块“像什么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异思维。教学伊始,教师拿出一张完整的彩色软纸,随意一分为二,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纸片与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比较相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变换纸片的方向,提高一定的创作难度。最后将纸片贴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勾线笔进行适当的添画,使想象的事物更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年级的学生对撕撕、贴贴、画画往往很有兴趣,这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就感。

图1:黑色的三角形纸片(单张联想),你猜出来是什么了吗?原来这是一条鲨鱼的鳍,你猜对了吗?图2:不同色的两片纸片(多张联想),变出的是两条可爱的鱼儿和两条小水草,加上学生用彩色水笔的涂画,让作品简洁明了、构图更加饱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合理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不仅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还提高作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所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手印、指印变变变》是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好动、好奇、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合理地利用好这一特点,更加有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中需要用到水粉颜料,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工具的摆放要求:同桌两人合用一个小红桶并放在两张桌子的中间,扁头笔放在小桶里面;颜料盒打开,外盒放在小水桶的旁边(课桌的前面一边处),上面放装有颜料的内盒;接着在颜料盒的旁边放调色盘和折叠成小方块的小抹布。工具虽多,但合理摆放可节约桌面的空间,培养学生好的操作习惯。其次,教师在每个小组当中选取一位较为能干的学生来做小帮手。示范时,教师在调色盘里挤出黄豆大小的颜料,用沾了水的扁头笔轻轻地调颜料,使其变稀些后小心涂抹在左手的一个手指上,然后将手上的颜料印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一次涂抹最多可以印3次,而且每印一次的颜色都会比上一次的要淡些。教师印完之后,还邀请了两位学生上前演示。并让其他学生发现该生调色的问题、涂抹色彩的问题、印制的问题,并解决这些操作问题。在这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跃跃欲试。最后教师用黑色勾线笔在干后的指印上添画几笔,一个有趣的形象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可以先用手指的指尖、指腹、整个手指头来尝试印制,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来创作作品。

图3:学生用橙色的指印印出了两只可爱的长颈鹿和一棵大树,添画的树叶、小花、小鸟和太阳使整个作品形象有趣。图4:绿色、黄色的掌印印出的手掌风筝和手掌鸟,经过学生的合理安排,大大的掌印在画面上并不显得拥挤,绿色小花、小草的加入,使作品色调统一,产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手印、指印像变魔术一样神奇,这样的创作比用水彩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效果更好。教师直观的示范,合理利用美术工具,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避免作品的脏、乱、差等情况的出现。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的重难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继续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发现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的示范方法。

参考文献:

张福芝.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M].地质出版社,2002.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兴趣效率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