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2018-03-06张捷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

张捷

摘 要:阅读是一项体验活动,能够带领学生领略各种风景与情感,但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客观的表述,让学生进行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过程。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以及利用,将阅读技巧传授给小学生,让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文本具有比较直观明了、信息量大、适用性强的特点,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但是如何进行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教学,还需要教师与广大教育者进行钻研,为阅读教育开拓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信息认读、提取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篇文章的构成应该有标题、有正文、有总结。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关注文本的标题,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便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关键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认读与提取。不论是图表类、群文组合类、还是片段的阅读都可以遵循定位关键信息、分析整合信息的原则,从而在多种类型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快速地获得知识与信息,实现文本意义的重整。但是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信息提取的顺序有所差异,比如,说明书的信息读取是根据自身的需要,然后找出关键的信息条目进行读取,而在英语课本中,一般是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应该从简单信息入手,然后渐渐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图表》的教学时,在课程的伊始向学生展示一幅漫画《世界读书日》,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了解这个节日吗?”根据学生给出的反映,教师对学生进行世界图书日的具体介绍,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图表:中国人对“世界读书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图表,说出自己所读取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看法,再者教师向学生出示“中国人年均阅读量”的图表,最后教师让学生对两个图表进行信息的读取。小学生也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以及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是多样的,因此,在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信息的读取。

二、信息推理、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的写作情感目的,一般都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或者是现实的讽刺。在进行信息的推理与探究时,可以采用多个文本组合,寻找关注点解析推论。实际上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不论是多少个文本的组合,也都是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的内容阐述。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通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第二,信息整合,寻找文本之间的共通点,可以是内容上的一致,也可以是表达方式上的相同,总之,就是根据我们阅读的目的去探究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推理与探究只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只要能够做出简单的判定就可以。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挑选出需要的重点信息。

例如,教师在进行《图漫类》教学时,《凡·高奶奶的世界》是由江华所著,里面有许多的图画,它的主要内容是她的往事回忆。教师可以摘取其中的《石榴树》《向日葵》《江家老屋和古树》三幅画,首先让学生分别提取画中的有效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与探究,比如有的学生说:“这些都是一个生活场景。”还有学生说:“颜色都很好看。”学生一言一语地回答,很快教师就为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答案:“你们的方向都对,这些画都是作者的生活场景,是她的一份回憶,也是她热爱生活的见证。”讨论就是探究的过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增强小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信息解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信息解释、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文本的提点以及问题的适宜性是确定问题最终合理性的前提。教师可以举一例子,去引发学生的联想,然后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的能力,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信息的读取与推理之后,需要进行一个总结与概括,同时对其进行解释与鉴赏。这要求学生需要对所有的信息与知识进行联系与内化,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文本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以《功夫熊猫》的电影海报为例,总结有效的阅读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功夫熊猫吗?”然后通过多媒体为大家播放相关的图片信息,为大家营造一种氛围,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海报的分析。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海报,考查学生对该类文本阅读的掌握能力,从而巩固阅读方式。

总而言之,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在现在的语文教材编排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对情感的引导,但是相对缺乏对文本信息摘取的训练,因此,更应该重视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为小学生所带来的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提升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宏.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6(11):114-115.

[2]轩颖,李荣冉.基于比较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6):34-36.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02 1402)研究成果。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