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工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2018-03-06张睿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

张睿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都不完全成熟,所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工坊;创新能力

“数学工坊”教学的开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工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工坊”教学

“数学工坊”就是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开展游戏、思考、探索、操作、实践、创新等数学活动的实验作坊。“数学工坊”教学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充满数学味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数学工坊”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探究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其次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

二、“数学工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

“数学工坊”教学聚焦的是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工坊”教学依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经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了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数学工坊课程。

低年级——游戏板块:紧密结合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考……玩出了乐趣,增长了智慧。如:

中年级——实验板块:实验板块里是学生感兴趣、能操作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规律。如:

高年级——设计板块:以设计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及模型思想进行创意设计。如:

这三个板块都是以数學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思考、合作、体验、创造。

三、数学工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意识是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惊奇和疑问,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如,六年级的数学工坊课“冰箱知多少”,教师围绕厨卫中心要添置冰箱这一真实的现实问题展开,让学生参与出谋划策:采购什么样的冰箱比较合适?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冰箱的品牌、能效标识、型号、容积和体积、返修率、储藏等方面开展小组调查活动。在学习、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渠道

“数学工坊”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冰箱知多少”这一课来说,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由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可以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相关知识,也可以开展走访调查了解民众想法,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断创新。

(三)互动生成,分享经验是关键

“数学工坊”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与接纳,相互言说与倾听,彼此实现精神世界的敞亮,促进思想的生成与发展。如“冰箱知多少”一课中,每个小组都制作了精美的PPT,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研究经历,在与台下同伴们的互动交流中,彼此碰撞共同成长。

“数学工坊”教学畅想一种新的教育生态:通过创设各种充满数学味的实践活动,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工坊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实践和创新,感受数学的真和美。

参考文献:

[1]程岭.数学思想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3):30-34.

[2]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74-7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小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