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须完美,回归真实

2018-03-06徐巧云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云雾工具性文本

徐巧云

近来笔者作为本学校年级代表向全班家长开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接受任务以后,我便自以为是,认为对家长开课还不容易,家长又不精通教学,纯粹是看看热闹,看看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罢了。为了让这节课开得轰轰烈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让每个家长都满意,我忙活开了,先是选材,选择适宜于展示的题材。我选择了《海底世界》这篇“五彩缤纷”的课文,而后埋头忙于制作直观、精彩的课件,接着将一些较难的问题课前悄悄透露给学生,这样可以保证课堂上万无一失、气氛热烈、精彩纷呈了,保证课堂的完美了。由于做了过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受到了我预料之中的效果。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发言踊跃,对答如流,而且常常是一语中的,他们好似个个成了小天才。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课堂上是如此聪颖,如此自主好学,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赞美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耳边,我也因此如释重负,暗暗为自己的精彩演技和学生的出色表现创造的完美课堂而有些飘飘然……

夜晚,回想起这节课,越来越感到不是那么回事:课堂是热闹了,学生是动起来了,但语文味儿哪去了?语文的人文性哪去了?语文的工具性哪去了?家长开心了,学生的发展哪去了?课堂教学这么顺,孩子的探究性、求知欲哪去了?再回想平常与学生那一节节真实、自然的语文课,那师生共同探讨的乐趣,那专注、和谐的本色,我为自己这节课的浮躁、迷失和功利性感到无比惭愧和心痛,教学应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让语文教学扎实、简单、轻松;让学生尝到参与智力活动的快乐、获得技能的愉悦,体验到探索后成功的喜悦,才能不断在语文课堂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才能与时俱进!

一、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让学生体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本体语文、本真語文。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的钻研和处理上,而不是放在花里胡哨的形式开发上,要让课堂教学脉络分明,教师语言简洁明了,学生拥有语文实践的机会,让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教学媒体不刻意追求时髦,而是简洁有效。我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虽没有运用动态的课件,仅仅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画简笔画,运用简笔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了文本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画画、说说中体验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如,学习第二小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在整块黑板上画出庐山,请孩子走上黑板,画各种形态,不同位置的云朵,学生兴趣盎然,不仅画出了文本中的各种姿态,还画出了许多自己想象的不同形态的云雾。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情境之中,感受到了文中的云雾之美,并且创造性地表现了文中所没写到的各种形态。因此,语文教学并不是刻意追求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有时就地取材,用心创造,同样可以走进文本的思想感情。

二、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扎扎实实的训练并不是“题海战术”,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机械简单地做一些练习,而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中融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为一体,在适当环节让学生进行听句练习、感情赛读练习、读相关段落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某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等,或仿照某种构段方式,某种写作方法连写片段,把语文扎扎实实往简单里教,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深入、扎实、巧妙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学往往要求过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一堂课往往是铺天盖地,教师气喘吁吁地教,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但自由不是放任,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合作教学也不能越俎代庖。有些公开课中学生是在自主学习,是在合作交流,可效果如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还没分好角色,老师已经宣布停止了,形式是热闹了,目标是什么呢?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我认为首先应创设恰当的情境,创造能让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共鸣,促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如,我在教学《赶海》一课导入时,请学生闭眼听、想象,以一曲优美的《赶海的小姑娘》披文入境,唱完后,提问:在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不知不觉已进入了赶海的情境之中了,赶海的乐趣荡漾于学生的脸上,是呀,赶海中捉螃蟹、捏大虾、怎能不让学生回归童真呢?其次,要在课堂上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学习语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我们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读、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在灵动的思绪中尽情地诵读,在尽兴的演说中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审美情趣乃至创造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学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未尽之意,未了之情,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

语文源于生活,让我们简单、扎实、轻松地教语文,给学生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自由的土地,让学生在这块土地上吸收知识的养料,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与时俱进,而不是徒有虚名的花架子,不能为了轰轰烈烈而忘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失去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云雾工具性文本
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云雾缭绕宜昌城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