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曾预约的精彩

2018-03-06孙敏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预设利用

孙敏

摘 要:小学语文并非大家潜意识中那么简单,实际上属于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基础。严格意义上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则属于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再开发与合理利用很关键。准确地说,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既需要遵循课前“預设”,也不可忽略课中的“生成”。故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吃透教材、能入能出,增强对学生的关注,倡导老师、学生与教材文本彼此间的平等互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预设;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课件、方案的时候,虽然整节课堂的动态走势并没有发生偏离,但依然会与课前预设的范围框架有所背离。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习惯性有意无意跳出老师的预设范围。对于这种现象,也给了老师一些意外。如果回避此类现象不理会学生,那么也就意味着整节课堂非常不成功,因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但是,部分跳出预设框架的学生,顾左右而言他,远离预设的重点,甚至一问到底,无形中消耗了大量课堂宝贵时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甚至直接打乱全班学生的正常思路。

这就要求教师更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而非简单地备课、画重点。课前预设终归属于一个计划性的施教方案,而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和生活化,其动态性更加显现,即课中教学的不可预控性。故此,正式引出一个新概念,即“生成”。学生反馈的意见或提出的新问题与课前预设相背离,恰恰属于生成性资源的范畴。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就是动态资源,即在课堂上即时产生,它的形成是客观的,不受课堂预设的制约与干涉,同时也是教师预想外的一类重要动态教学资源。之所以认为它很重要,主要在于生成性资源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使得后续的教学进展更具针对意义。不过,生成性资源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也会转瞬即逝。故此,合理开发利用,抓准时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关键。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生成性资源的特征。其一,人文性。人文性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最强属性,因为语文就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其教学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其他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科。故此,课堂教学中主要看重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塑造与养成。其二,开放性。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即丰富多样,所以能够让学生联想的点线面层次也很广。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提出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其实这恰恰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是,这类想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三,生活审美性。陶行知曾说,语文教学就是生活教学,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的身影。与此同时,其也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

三、增强全面预设能力,改善教学方式促进生成

在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方面,在预设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能够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注重课文阅读的整体性,包括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体系等,再者就是课文教材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备课更具新思维、新方法。故此,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机应变,发生新问题或者潜在问题,在不偏离预设整体框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知识内容吸收与内化的引导作用。

转变既往的教学方式,注意新旧方法的结合,促进生成。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丝毫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整个课堂的方向性需要老师来全盘掌控。无论学生平常成绩与表现得好与差,均需要尊重任何一名喜欢提出问题的学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对于新资源的生成,更需要把握一个度,切不可为了生成而生成,否则毫无意义。资源的生成一切围绕学生特点与实际,不要超越学生的自身理解能力。再者就是生成性资源捕捉的实时性,因为课堂上需要生成的内容很多,但并非都有教育价值。故此,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有价值的突发问题加以引导、巧妙利用,对于不好的内容或者无意义的内容,要秉持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将错就错”,巧妙转变,寻求教学中新的平衡。

例如,人教版的第二册有一节为《识字4》,老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学到的内容。这时,有的小学生会说“蜜蜂花间采蜜忙”,有的学生说道“小鸟空中飞得快”“鱼儿水里游得欢”,然后又有学生说“蜗牛身上背着壳”。就在此时,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道“蜗牛身上背的是它的家”。其实这里就属于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以此开展即时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而提出新问题的那几个学生更有成就感,以此来鼓励大家。再以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为例,在学习鲁迅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鲁迅以他的笔作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一般这部分属于一个重点讨论的环节,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笔可以当作武器”,此刻会有学生说到“笔头是尖的,可以伤敌人”。然后惹来全班同学的笑声,而老师可以将错就错,继续问到,“笔的确可以杀伤敌人,但还有没有别的用途呢?”如此一来,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生,均会集中注意力予以思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生成”是新课标以来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课前预设而言的,即彼此间属于矛盾统一体。严格意义上来讲,生成性资源可遇不可求,如何合理利用、趋利避害,转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为大家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对小学素质化、生活化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可循策略。

参考文献:

[1]林芳.探究小学语文课题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5(12):73-74.

[2]李尤广.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6(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预设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