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海量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018-03-06邱依桦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题兴趣家长

邱依桦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延续。课外阅读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倡导学生进行海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模式探究,是立足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阅读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着眼于激发兴趣、主题引领、指导方法、活动搭台、家长支持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兴趣;主题;方法;活动;家长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不少于145万字”的量化要求。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海量阅读大力呼吁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借助有效方法,积极主动地大量阅读各种有益书籍。事实表明,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海量阅读的积淀,就不会成就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莘莘学子。倡导学生进行海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模式探究,是立足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阅读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激发兴趣,启动海量阅读的内驱力

一项课外阅读调查显示:有的学生时间充裕,却不爱阅读;有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但课余时间却疲于应付各类繁重的作业;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课余时间沉迷于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等科技产品中;还有不少学生把课外阅读看作是家长、老师的作业要求,只是被动地完成。这令人担忧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使学生将阅读意识内化为一种自我需要和必备的自主学习方式,呈现学生想读、会读、乐读的喜人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因为学生在性别、年龄、心智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兴趣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准学生的脉搏,点燃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热情,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画面绚烂的绘画读本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本本精美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花婆婆》《可爱的鼠弟弟》《爱心树》等。教师将绘本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他们的课外读物,从而使学生能够喜欢看课外书。中年级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查理九世》等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学生在这些充满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愿望、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的经典读物中尽情畅游,感受主人公的高尚情操与故事情节的无限趣味。而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为丰富,他们除了故事外,还对人物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倍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初期,老师可适当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名人小说等。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阅读能力推荐阅读书目,开展递进拓展式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其阅读的愉悦情绪,使其在书海中浸润心灵,陶冶性情,开阔视野。

二、主题引领,增强海量阅读的导向性

文章读得多的学生,分析理解力自然强。但只是“泛读”,将使阅读变得浮光掠影,难以走上高效之路。有效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围绕某一主题,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展开系列的阅读活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安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个单元一般有四篇课文。如果仅仅完成课文教学,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与课标的规定不符。于是,聪明的老师会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把单元主题看作一根藤,把课文和根据主题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优秀读物看作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我的做法是课文是节选的,指导学生到课外查找、阅读整套著作;推荐阅读所学课文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推荐阅读与所学课文在写作题材、内容、写法相似的其他文章;查找、阅读与所学课文内容相联系,但体裁、写法不同的文章。如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了《盘古開天地》后,我还引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神话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神奇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表达手法;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了《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后,兴趣特浓,我顺势组织学生进行该类故事的专题阅读,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寓言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真谛,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如学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动物为专题)丰子恺的《白鹅》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白公鹅》《猫》,进行拓展阅读西顿的《狼王梦》、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沈石溪的《老鹿王哈克》等一系列动物佳作,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细细琢磨,寻同比异,消化吸收,丰富语言资源,同时为单元习作指导作好铺垫。又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传》《我的父亲毛泽东》《毛泽东诗词》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伟人风采与凡人情怀。实践证明,在教师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拓展阅读引领下,打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孩子课外阅读的星星之火必定会以燎原之势蔓延!

三、方法指导,踏上海量阅读的快车道

学生很爱阅读,读了很多书籍,但因为方法不适当,使得阅读能力提高不明显。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喜欢看情节丰富的故事,缺乏对写法内容的思考。因此,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兴趣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读书方法指导,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状况采取个别辅导,努力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善于思考;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教育学生“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2.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掌握的品读人物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系生活谈感受、联系背景资料理解等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3.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一般步骤,指导孩子摘录精彩语段、写读书笔记、浏览阅读、细品阅读等方法。

4.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议读、疑读、精读、粗读、比读等,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获得最深刻的感悟,让阅读更有成效。

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犹如踏上海量阅读的快车道,驶进知识的殿堂,成就书香人生。

四、活动搭台,注入海量阅读的源活水

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学校应以活动为载体,适时进行阅读评比,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激励机制,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我们学校开展了“品读文化精品,共抒纸间感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要求各班设计班级读书标语,充分利用墙报、展示栏等渲染读书的氛围,开展“献一本,看十本——图书漂流阅读体验”活动和“你读我读大家读”活动,捐赠图书,做到资源共享,打造“书香班级”。开幕式上,各年级还相继进行了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春夏秋冬古诗联诵、《少年中国说》、诗朗诵《好书,让我牵着你的手》等经典美文诵读展演,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广大师生借助读书节这一平台,进一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基。

2.开展综合性成果展示。语文书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单元学习时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有的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找文献资料、音像图片,有的直接访问各地的亲朋好友,有的搜集或与家长携手制作各具中国特色的小物品等,参与热情高涨,兴趣激昂,汇报课上更是形式多样,热闹非凡。这一系列活动下来,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更深入了。

3.举办语文趣味活动。我常常在班级中组织与课外阅读有关的各种趣味活动,如“阅读小能手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还组织学生开展“与经典有约”的手抄报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现场赛”“诗词配画作品展览”“读书笔记展览”“好书推荐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促进学生更感兴趣地阅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致。

五、家长支持,装上海量阅读的助推器

家长的支持是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孩子养成每天阅读好习惯的有力保障。首先,我们引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与学校在观念上达成了共识。其次,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动员家长为孩子腾出空间布置成书房,开辟家庭读书的小天地。建议家长每学期根据老师提供的阅读参考书目带领孩子到书店选购图书,定期去图书馆借书,使孩子能够读到更多更好的课外读物,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还可以建议家长精心选购图书作为孩子的奖品;鼓励条件好的家庭想办法整理好孩子的优秀习作或读书笔记,编印成果集,让孩子充分体验出书的成功感,享受当小作家的自豪感。

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需要读书,更需要学习如何指导孩子在家有效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制订家庭阅读计划;每天至少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鼓励、指导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对书中主人公、故事情节、写作特点等发表自己的感想;每周抽出时间看孩子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假期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各写一篇读后感的活动;利用学校的“家长开放日”,与老师、家长同伴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下,相信孩子的阅读兴趣必定提高,阅读的习惯逐步养成,即使家长不在家,孩子也能自觉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通过读书提升学生知识底蕴,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課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是根的事业,花的工程,利于学生千秋。教师要乐于、善于做课外阅读的有心人,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引领学生徜徉书海、浸润书香,成就阅读人生!

参考文献:

[1]钟婕.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浅析及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0).

[2]杨丽辉.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主题兴趣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