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民办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8-03-06李英文
李英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要求日益提高,并且还提高了对新步入社会学徒的要求,许多民办高职院校为紧跟时代潮流,均致力于现代化学徒的培养。这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到的教学领域和内容有很多,在实际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内容,如进行教学设计、建设教学制度和资源保障等。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为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203-02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即能够从事社会生产的人才,在制定和实施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保证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并将职业教育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保证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主要是有机结合高职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教育,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在恰当政策的引导下完成对人才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到企业中开展实践学习,保证能够充分的掌握专业技能,最后学校与企业需要全面评价学生,并进行专业的考核与专业技能的评定。
1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
民办高职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现行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关于实践也是围绕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少涉及,导致这一环节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学生也不重视专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针对软件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环节中包括操作技能,为获取这些技能进行大量的实践,因此民办高职教育需要尽快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操作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办高职院校意识到实践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关于一体化实践教学课堂正在积极的构建中,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因不具备足够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师资力量,导致很难顺利的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从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2 不能充分的利用企业实践教学资源
尽管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自身实践能力严重不足,通常多专注于理论教学,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多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关于企业各个项目并没有涉及到,致使不能充分的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再加上所教授的知识陈旧且落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企业的各种实践教学资源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与亲身示范,以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1.3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较低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积极的参与,该模式的实现需要依赖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在于更高经济效益的获得,管理者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比较重视,为此许多企业对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多持一种观望的态度。由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并且获得高回报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往往承担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很少有企业参与进来。
1.4 企业不重视在校学生顶岗
现如今,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在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因为顶岗实习不仅缺少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并且也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才才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为此,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致力于自身综合技能的不断提高。然而,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导致顶岗实习的能力也不具备,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实心。只有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才会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实习环境与企业制度,也会被淘汰,最终导致实习流于形式。
2 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培养
2.1 政府出台保障措施,致力于保障能力的提高
在高职教育领域,政府需要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推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自身的引导与扶持作业充分发挥出来,除了政策制度之外,还需要制定健全的推广制度与保障措施,保证能够顺利地实施校企合作。现阶段,关于该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教育系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试点工作意见,站在整体角度上对于推行模式进行了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此时如果能够将政府应有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对于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将会更加有利,通过深入推广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该培养模式与内容的不断丰富,确保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能够更好地促进该模式的发展。同时,政府需要将自身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组织保障、监督检查和政策支持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在推广过程中切实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
2.2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民办高职教育在推广和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建设各种体系,即校企服务、互利共赢引导、共享信息平台体系等,从而为可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该体系提供充足的保障。一方面,校企合作服务体系专注于具体细节的开展,帮助学校完成对健全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制定,确保能够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互利和共赢,因此在实际合作中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十分重视,并且需要侧重于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推行该模式的主要动力来源。另外,需要对校企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能够充分共享教学信息,引导校企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3 人才教育教学内容的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内容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提供充足的保障。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有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推广效果,从而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在推行该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招生和招工、工学结合和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在培养高职人才的过程中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不断的完成,针对行业、专业和学生群体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形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保证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能够获得极大满足。
2.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现代学徒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传统学徒制与高职教育制度,能够对校企教育资源进行不断优化,通过对工作环境的提前介入,有助于校企合作办学新形势的有效探索。校企双方需要将学徒制育人体制建立起来,各自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将长效办学制度制定下来,确保能够顺利的适应现代学徒制。同时,校企双方需要将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合作的方式制定下来,定期进行交流,对课程与科研课题进行共同开发,保证校园中能够充满企业文化。另外,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积极的开发,确保岗位和学生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明确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设意见。
参考文献
[1] 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1):55-58.
[2] 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1):77-83.
[3] 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67-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