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18-03-06王丽娟唐仕梅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数学模型小学数学

王丽娟+唐仕梅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目前,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因此,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境;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但怎样才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例如,笔者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接着询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地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

三、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

五、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學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可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笔者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数学模型小学数学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