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赈灾志愿支教组织获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018-03-06兰珠美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兰珠美

摘 要:青年志愿活动是我国志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我国志愿活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参加社会志愿活动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贡献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在校大学生提高素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学习平台。本文分析了华北电力大学组织的赴四川汶川理县甘堡乡志愿支教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赈灾志愿支教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赈灾志愿;支教组织

青年志愿活动是我国志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我国志愿活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探索过程中注重不断进行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大学生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参加社会志愿活动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贡献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在校大学生提高素质、锻炼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学习平台。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组织的赴四川汶川理县甘堡乡志愿支教团,利用暑假时间,为灾区群众送去关怀、为灾区孩子恢复课业。

一、成立的过程及背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校舍倒塌,在灾难面前,全国上下一心显示出空前的团结。震后,北京市团委发出了《关于开展2008年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预通知》,要求各高等院校以“使命、责任、奋进”为主题,开展立足于服务奥运,立足于参与灾后重建,立足于学习宣传团的十六大精神,立足于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才、智力优势,结合奥运服务、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在巩固和推进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传统工作项目的基础上,以奥运筹办和灾后重建工作为中心,重点开展好三个方面、十大类别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支援震区群众、响应北京市团委的号召,同时也为了锻炼在校大学生,华北电力大学积极组织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党员干部,赴汶川理县甘堡乡开展志愿支教活动。

二、支教组织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的外部环境。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的组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华北电力大学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从北京市团委到学校再到院系相关领导、教师和在校学生,都非常支持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的组建工作,学校及各方积极为志愿活动凑集资金和物品。从震区系统来说,当地的群众、孩子都需要支教团队的帮助。

(二)组织的内部环境。赈灾志愿支教团队共有成员25人,其中有一名带队教师,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带队教师是阅历丰富的辅导员,是团队的经验担当、也是最权威的领导;24个学生都是在自愿报名的学生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了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接下来的各项任务。

(三)组织目的。在赈灾志愿支教团队成立初期,经过与北京市团委及震区相关部门的密切磋商,支教团队确定了此次组织目的主要是通过帮助甘堡乡中心小学恢复课业,开展“携手并进、共克时艰”救灾志愿服务行动。

(四)管理主体。狭义上来说,团队的管理主体是华北电力大学,广义上来说,市团委、学校、震区学校相关负责人员都是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的管理主体,而团队的具体管理人员表现为带队老师,而团队当中又设立了团长,团长协助带队教师对整个团队进行管理。而相对于震区的学生来说,赈灾志愿支教团队中的每个志愿者都是他们的管理组成人员。

(五)管理客体。相对于华北电力大学来说,整个团队都是它的管理客体,而相对赈灾志愿支教团体来说,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乃至震区的所有服务对象、团队的资金及物品都是整个团队的管理客体。

三、组织开展的活动

(一)筹备活动。事前精心筹备能够为后期团队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服务震区同胞,在志愿服务开始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筹备活动,一方面是通过申请经费、募捐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及物品;另一方面是对团队成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如安全防范知识、授课技能、心理素质教育等。在正式奔赴汶川之前,赈灾志愿支教团队做足了物资准备,更是做足了身心准备。

(二)志愿活动在震区的志愿活动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帮助甘堡乡中心小学恢复课业。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赈灾志愿支教团队分组对小学各年级学生上课。通过与小学校相关领导沟通,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确定了教学计劃,24人按照专业及特长设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等。此外,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孩子驱走地震在其心里的阴霾;第二,进行捐赠活动。赈灾志愿支教团队代表华北电大大学广大的师生向甘堡乡政府、中心小学进行捐款,包括电脑两台、捐款一万两千元、99册绘本及教学用具等;第三,开设帐篷中学。赈灾志愿支教团队通过了解,部分六、七、八年级的学生由于临时学校未搭建完成,还未复课,于是赈灾志愿支教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在搭建的帐篷中为20多名中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三)总结活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赈灾志愿支教团队每天都组织召开早晚例会,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内容并强调部署当天的日程安排,加强团队的沟通交流,分享工作心得与经验。志愿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总结活动,每个成员都对此次的活动进行梳理,总结自己在这次特殊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认真分析各自的表现,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及获得的经验,为今后的学业、工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获得的经验及成效

一是分工明确,领导得力。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团队领导根据各个成员的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进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团队以带队老师为总指挥,下设团队团长一名,并设立三位组长,分别管理小学教学组、协调组、帐篷学校组,团长分管日常工作。清晰的角色安排、明确的成员职责、以人为本的角色职责安排避免了角色冲突、错位、缺位的现象,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特点和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支教团队成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团队在各方领导的有效带领下,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每个成员的才能,有效激发各个成员的潜能。endprint

二是丰富学生课业生活,恢复心理状态。赈灾志愿支教团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们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精心的陪伴,孩子们上课比先前活跃了许多,学习的热情高涨,能够主动与教师沟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

三是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質得到了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得到了有效的锻炼,队伍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团队是历经四十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来到甘堡乡,大巴车曾一度被滚落的碎石砸中、睡的是黑板床、还经历了多次余震,大家对震区人民的恐惧感同身受。但作为志愿者,团队成员都做到了时刻保持乐观心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陪伴灾区人民的同时,也磨炼了赈灾志愿支教团队成员的心志,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貌。

四是目标明确,坚定信念。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像物理学的一条原理,没有参照物,运动或静止都没有意义。赈灾志愿支教团队的目标是重塑灾区孩子们的信心,那么团队成员自身就必须是满怀正能量,为灾区孩子们带去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生活的信念是我们要灌输给他们的,也是赈灾志愿支教团队成员面对地震灾区的重重困难时自身要克服的难关。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志愿者克服了难关,摆脱了束缚,并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为灾区的孩子们留下了美好形象、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五、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赈灾志愿支教团队在甘堡乡总共进行了9天的志愿支教活动,后续学校还派出其他同学进行志愿支教活动。虽然此次志愿支教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一是经费不足。纯粹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并没有经费来源,只能依靠校方向上级单位申请及募捐的方式筹集资金,作为受灾严重的灾区,支教团队所能提供的资源犹如杯水车薪。若能够与一些掌握丰富资金、设备等资源的企业单位人员共同进行实践,则可一举多得。一方面,企业单位人员亲自派人共同参与,比他们间接地出资捐款、捐物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他们能更加直观感受当地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能第一时间、更加主动地为当地群众带来福利。

二是经验不足。团队组成人员的来源过于单一,导致应对这种综合型活动,显得经验不足。带队教师也是一直从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对于灾区其他相关情况并不熟悉,而我们的团队主力是大学生,以前也并未接触过这种情况。若团队中能够加入一些来自其他方向的成员,例如加入个别来自专业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有心理辅导工作经验的人员,那么团队的战斗力会得到大力提升。

三是实践时间过短。经历四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真正在当地进行志愿服务的时间才9天。一方面,对于当地小朋友们来说,刚与我们熟悉,却又要分离,心情刚好转,又将陷入低谷。另一方面,对于团队成员来说,短短9天时间,对于团队成员的能力锻炼略显不足。虽然学校有安排下一批团队接力开展活动,但是若能保障每个团队至少实践1个月,且两个团队之间有3至5天的交接、交流时间,那对于整个工作的开展将更有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该类组织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社会各方都够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实践活动搭建更好的平台。一是政府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二是学校方面要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实践活动;三是企业社会要加大与在校大学生的合作,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及社会提供锻炼人才的多样渠道,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资金、物质资源;四是在校大学生要端正心态,参加志愿活动不能急功近利,要真正全身心投入,珍惜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宝贵经历。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22):120.

[2]于光松.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5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