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渔”兼顾 学会表达
2018-03-06张臻
张臻
摘要: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言语习惯,将受益终生。语文教师在小学低年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话能力,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激發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达到有话说,想说,说得好的三个境界。
关键词:语言 表达 引导 合作
语文的核心就是语言。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受益终生,我们语文教师就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发展语言,锻炼表达能力的平台,做一个引路人帮助他们达到语言表达的三个境界:第一是有话说,第二是想说,第三要说得好。
一、有话说
(一)心中无话,如何说得
在低年级学生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平时在私下里滔滔不绝,可是一到动笔写话却写不出个所以然来。遇到说自己心里的感受往往用一个“很好”来概括所有;故事里所有的正面人物特色都用“勇敢”来形容;遇到描写植物的样子,公园的景色等话题往往只会说“很美丽”“很漂亮”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很多时候成人总是以学生年纪小,肚子里有“货”倒不出为由来解释这个问题。可其实不然,他们写不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脑中的储备太少,或者是读过很多书,但不会作文。
(二)授之以“鱼”,扩大储备
发现学生们这样的问题,笔者决定先“授之以鱼”扩大他们的语言储备。
首先,紧抓教材这条“大鱼”。教材的编撰是专家们的心血,不少篇目语言文字优美又不乏趣味,而且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文本。
例如,《绿色的和灰色的》一课里“一张张棕榈”的品读:
师:咱们看看书上的插图,每一只小兔都拿着棕榈叶,盖在头顶上。平常,我们说一片片小雪花,一片片小叶子,这儿为什么不说一片片棕榈而说一张张棕榈呢?
生:用一片片感觉叶子比较小,用一张张感觉棕榈的叶子特别大!
师:是呀,用词可真准啊!正因为大,才能完全遮住小兔子呀!
此处的教学,自然而然地把“一张张”这个量词的理解与课文插图、生活连接起来,让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从形到义再到形象走了一遭,这样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其次,抓住时机,授以“小鱼”。日常生活老师可以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的语言提供了训练的机会,比如,一次笔者在路边发现了一只“逃家”的小鸟,把它带到班级里,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们观察,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它的家。小组里的学生们快速分工,有的负责查找资料,了解这种小鸟的习性,有的则用自己的文字描写小鸟的样子。学生们为小鸟写了一份《寻主启示》并贴在了学校周边的公告栏中。通过这一活动,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们的情感需求。为了能帮助小鸟,学生们会更加细致的观察小鸟,会通过各种渠道认真查找资料,会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只小鸟。这一切正是老师希望学生在写话时要关注的。
二、想说
(一)精选话题,激发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对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的重要。要让学生想说,我们训练说话的话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心向。
例如,《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教学:
(1)(出示:图片)你看,一群蚂蚁在天气最热的时候搬粮食,他们一个个——(满头大汗)
(2)满头大汗是什么样? 蚂蚁怎么会满头大汗的?
(3)这么重的粮食他们是怎么搬的呀?你能做做背的动作么?拉的动作呢?(能看出来你这只蚂蚁搬得很累)
(4)小蚂蚁可团结啦,他们搬粮食都是集体出动,书上只写了几只蚂蚁。大部队可在后面呢。它们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在小组里交流。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个个满头大汗。
课例老师引发想象:小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这样的情景创设,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们说的欲望,练说中,学生的语言也在生长,用上了背和拉以外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二)小组合作,互相切磋
小组的合作学习对学生们语言表达的培养也有很积极的意义。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共同参与学习的时机。学生们虽有差异,能力有强弱,个性也不一样,但只要老师积极引导,发动全体学生来共同参与教学,就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培养与发展。笔者身处于一所小班化学校,小组合作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时是表演,有时是分角色朗读,有时是合作练习说话等。正如上文中出示的句子,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开口练习。
(三)平台展示,取长补短
这个年龄的学生在心理上特别渴求别人的肯定,于是他们都希望表现自己。“小演讲”活动应运而生,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前的10分钟,由学生担任演讲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话题进行演讲,如旅行见闻、奇妙的魔术、我看妈妈做蛋糕,等等。每个学生的演讲教师都会通过小视频发到家长QQ群里,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时间久了,学生们更加落落大方了,表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三、说得好
(一)反复实践,准确用词
词汇是组成句子组成篇章的要素,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词都非常精当。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也是如此,能够准确地表达,是他们能“说得好”的必定要素。语言的获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加深理解词义,懂得词语的准确用法。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看”这个词,就让学生通过它的词义和对实际生活的联想,找出它的同义词“瞧”“望”“盯”等。让学生在词汇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认识,那么他们的语言便会更准确、生动。对于一些可以用动作演示的词汇,除了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达词汇的含义外,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做做动作,例如,“思考”是用脑筋想事情的意思,有的学生能用皱眉头,有的学生托腮帮等,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二)授之以“渔”,学会表达
古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尝试给学生“鱼”来扩大他们的语言储备,并且教会他们表达,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们如何观察,看到一幅风景,我们要有顺序的观赏,从上到下或者由远及近,我们说图也要有一定的顺序。看到一幅表述事情的图画,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这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我们还可以想象他先做了的什么后做了什么,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样的观察说话的方法,渗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之中,慢慢的学生也就掌握了观察与说话的方法。
另外还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句式引导学生练习。例如,《雨点》这一课是一首儿童诗,全篇都是“雨点落进( )里,在( )里( )。”学完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也来当当小诗人,自己写写诗。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雨落在玻璃上的图,先给他们做个示范“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画画”;接着又出示了一些其他的雨景图,小组里的学生互相作诗,内容丰富多彩;最后再让学生自由联想,自作诗篇,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将这个句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话匣子不由得打开“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滑滑梯”“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高”“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荡秋千”多美的句子,多丰富的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时时处处寻找这让学生能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积极想说,又能说得好。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出口成章”的学生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2]吴忠豪, 张晨瑛.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宗海.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课题编号:D/2016/02/123)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