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问题设置的“去伪存真”

2018-03-06朱小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课堂提问高中政治

朱小为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提问在彰显学科特点、融合师生关系以及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在当下的后课改时代,很多一线教师功利性地追求课堂效果,往往把课堂提问简单地作为一种形式来润色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课堂“伪问题”设置现象的出现,从而给真正的课堂教学带来消极影响。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如何做到“去伪存真”是发挥课堂提问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课堂教学功效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提问 问题设置

课堂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促进师生和谐交往等功能[1]。课堂教学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堂提问的影响,而课堂问题的设置又是制约课堂提问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大量听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当下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置包藏着诸多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后课改时代众多一线教师为了迎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追求非同凡响的课堂效果,提问就成了师生对话和表演的主要形式并占据着课堂的重要位置,但各种各样的“伪问题”设置也暴露无遗,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一、课堂问题设置中的各种“伪问题”

1.明知故问型

课堂的预设应该在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课前如果没有充分把握学情,往往会就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可以轻松掌握的简单知识而提问,或者会为了教师的讲授顺畅而去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就陷入明知故问型。

在一堂《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公开课上,笔者记录了如下的课堂导入提问:

教师拿出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喜形于色地开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钱能干什么?”“你们上学需不需要钱?”“钱是怎么来的?”“大家说钱神秘不神秘?”……

这种提问明显属于明知故问型,不仅发挥不了提问的效果反而容易使教师陷入被动,使课堂秩序陷入失序状态。

2.请君入瓮型

智者善启,教师的功夫应花在问题设置和启发学生的探究上。课堂问题设置恰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但并不是所有能够起到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设置都是恰当的。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特色,特别是在重难点突破上,喜欢根据自己的预判故意设置问题陷阱让学生误入圈套,这种问题的设置属于请君入瓮型。

例如,在讲授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问题时,教师说:“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包括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同一性包括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那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不是也具有普遍性?”学生齐声答:“是!”

这就是一个问题的圈套,从学生的集体入套就可断定学生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问题。教师主动混淆问题维度设置陷阱,实际上是多此一举地增加问题难度进而掩盖了真正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理解起来不顺畅反而容易先入为主地长久陷入错误认识。

3.漫无边际型

在一堂《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新授课公开课上,教师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学生回答道:“为人民服务。”

这个回答开启了教师一系列的问题:“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我国政府工作应该坚持的态度是什么?”“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是什么?”“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是否属于政府的责任?”“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这是典型的漫无边际型的提问方式,这种缺乏约束的提问方式甚至容易走向与课堂无关的生活琐事探讨,严重偏离课堂方向。

4.完美无瑕型

完美无瑕型的问题设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问题设置就是十足的课堂造假,其他几种问题设置虽有问题但具有相对的真实性,而完美无瑕型的问题设置是一种经过多次演练和安排好了的准点表演。对于什么问题怎么回答、甚至是由谁来回答都被教师分秒不差地预设好了,课堂生成也早已被教师牢牢掌控。

完美无瑕型的问题设置在公开课上的体现尤为严重,这种问题设置实际上完全违背了课堂的存在意义,课堂异化成了不是教师成全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学生成全教师去收获奖牌。

二、课堂问题设置中追求“真问题”的策略

1.诱思——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獲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超越或低于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讲解“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问:“真理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呢?”或者“真理是不是认识?”这就显然超越或者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问题就是无效的问题。

如果教师说:“真理属于一种认识,而认识是人类意识的范畴,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呢?”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回想都不难得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一结论。同样,通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不难得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这一结论。这样一来,真理的内容客观,检验标准客观,真理只有一个,所以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诱发学生思考,才能引导学生思维顺畅发展,也是将教学范式由教师的华丽表演转向师生的朴实发展的关键所在[2]。

2.导辩——把问题设置在思维矛盾区

问题的设置较难或较易都不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也都不会真正激起学生思维动荡,因此,难易适中的问题设置才会起到导辩作用,才会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这就需要把问题设置在思维的矛盾区,要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辩论和探索从而去获得新的认知。

3.引趣——把问题设置在生活感悟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不能偏离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学科,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重生活化,要让问题接地气,要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感悟生活,通过感悟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志趣,才能发挥问题的课堂意义和生活意义。

4.激情——把问题设置在情感体验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课改精神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堂问题要设置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区,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才能真正起到提升的作用。

例如,对于《文化生活》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化才能真正激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才能拥有包容世界文化的文化胸怀。如果离开了文化场景和文化体验,干巴巴的说教无疑是枯燥无味的,更谈不上激发情趣。

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3]。课堂问题的设置是课堂发展的灵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的地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问题设置尤其需要技巧,不能落入假大空、高大上的俗套,要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就需要对问题做到甄别,做到“去伪存真”,这样才能让政治课成为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刘丽群,石鸥.课堂讲授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吴晗清,李政,马薇.当代教学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3).

[3] 陈桂生.漫话“满堂问”[J].教育发展研究,2001(7).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课堂提问高中政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