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的发展困境及变革
2018-03-06王鸿宾
王鸿宾
摘 要 综合高中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国当前日益重视综合高中的变革与发展。在角色定位上,综合高中强调综合性、多选择性,关注学生的整体价值提升。相对传统的高中类型,综合高中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不成熟,因此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表现在政策导向模糊、办学体制尚未建立、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办学特色缺乏、配套制度滞后等方面。为了实现综合高中的稳步变革与灵性发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关照地方现实发展需求;明晰学校定位,重构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构建课程体系,实现普职教育有机融通;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综合高中稳步转型;完善配套制度,为综合高中变革保驾护航。
关键词 综合高中 普职融通 角色定位 发展困境 变革路径
综合高中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高或职高不同,是一种独特的学校类型,它既为学生提供进入大学的预备课程、走向社会的职业技术课程,还设置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课程,学生可以基于自身需求选择课程,学校也依据学生所选课程的差异,实现自然分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南京、湖南、重庆等不少省市展开了综合高中建设与改革。如南京市将在2010-2020年间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包含综合高中在内的各类高中;湖南省也于2011年启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改革工程,关注综合高中建设;从2012年开始,重庆市也先后在22所试点学校设置综合高中。时至今日,综合高中的发展既有成效,也面临困境,因此需要厘清现状、找准问题,才能探寻合适的发展道路,推进综合高中的实质性发展。
一、综合高中角色定位
综合高中既不等同于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综合高中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综合高中的产生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首先,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社会更新速度加快,产业更新迅猛,劳动者需要具备适应多种职业的能力,而这种胜任力的培养,既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也需要特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特定职业的重要条件,而文化知识素养则是人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再“一条腿走路”,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動态发展、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我国,普通中等教育(包含初中、高中两段)往往重视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教育,对专门的从业技能教育则几乎不涉及,以促进学生升学为主要目的。与之相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包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重视专门从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却忽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两极取向下,中国的高中往往是界限清晰的两极,许多地区职教与普教往往依据考试成绩进行五五分流、六四分流。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径继续学习。选择普高的学生对应升学,选择职高的学生对应就业,两大支流之间很少再有融通的可能,这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而综合高中则可以中和二者,实现“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因而,综合高中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选择。综合高中既关注文化知识教育也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既着眼学生发展需求也关照社会产业需要,是一种综合性、灵活性、多选择性的教育类型,有助于教育育人价值的整体提升[1]。
二、综合高中发展困境
1.政策导向模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对综合高中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这无疑有利于综合高中发展环境的改善。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提出关于普通高中与职校学生比例相当的规定,甚至主张职校学生要超过普高在校生,这一规定,暗含高中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为综合高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又提出,要加快高中阶段的综合课程改革,积极扩大“综合高中办学模式试点工作”,随后全国各省市分批开展了综合高中试点工作。但随后的国家政策中却较少明确提出“综合高中”,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形式”。2002年,陈至立指出,要“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2004年,国务院转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这些模糊不清的表达,暗含综合高中的要求,却没有明确陈述,这样的表达方式会使得政策导向不明确,不利于综合高中的长效发展[2]。
2.办学体制尚未建立
整体而言,现今我国的中等教育处于截然分开的分流状态。所谓分流,即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属不同的系统,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横向上,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是两套学籍制度、两套管理制度。这两类学校互相独立,学生学籍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采用不同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职业高中学生一入学,就无法再进入普通高中系统进行学习,而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可以退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很少会选择进入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职业高中。从纵向上来看,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对应不同的出口,职业高中与市场、企业对接,旨在将学生送入社会,普通高中与大学对接,旨在将学生送入更高的学府。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更高阶层的综合性大学,而普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如果进入市场,也因缺少专业技术的训练,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综合高中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也未与高校招生有效衔接,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都针对普通高中的学生,不仅对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门紧闭,而且其考核方式、关注点,都对综合高中的招生有所限制。针对中国教育当前的割裂状态,需要对综合高中予以关注,但综合高中既不能简单地将普高、职高进行相加,也不能完全独立于二者另起炉灶,如何立足普高与职高发展现状,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办学体制、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一道难题。endprint
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综合高中若想兼顾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升学考试教育三者,首先要从课程着手,这是能否实现综合高中价值定位与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根本的因素。但在当前,中国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简单化为升学考试课程与就业技术课程的结合,其中升学考试课程与普通高中的课程类似,以高考所考科目为基础设置,就业技术课程则参考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设计不同的专业与技术训练课程。综合高中的课程成了东拼西凑的结果,是基于现有高中课程的简单相加,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特色专门设置的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3]。这样的课程体系首先不利于综合高中的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校实质上增加了授课内容,没有有机融合的课程依旧是两张皮,综合高中只是现有教育的综合呈现形式而已,无法体现自身独特的价值定位与特色。其次,这样的课程设置形式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课程量的增加带来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综合高中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难以兼顾升学知识与就业技能的学习,很可能带来贪多嚼不烂的后果,使得综合高中的学生升学与就业皆处于“中庸”状态,难以与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竞争。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完善是综合高中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着力点,只有從根上入手,在综合高中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才能编制教材、安排教学,从根本上促进高中的综合化发展。
4.办学特色缺乏定位
从根本而言,综合高中的发展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割裂问题,实现双方的有机融合,基于学生兴趣进行自然分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这是综合高中区别于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根本,也是综合高中应有的角色定位。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由于变革本身的过渡性、艰难性,综合高中的建立与发展难以一蹴而就,而是脱胎于现有的学校模式中,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普通高中学校为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或特定发展需求的学生设置职业技术专业;二是在职业高中学校为有升学需求、升学能力的学生设置普通高中班,这两种形态的所谓“综合高中”一般出现在发展水平较弱的普通高中和发展水平较高的职业高中学校。但事实上,此类办学模式下的高中属于换汤不换药,甚至可以说,从根本上背离了综合高中的价值定位[4]。特定学生群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发展路径,并且发展路径很多时候是依据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被动选择、被迫分流,学生面临的仍旧是相对单一的发展机会,因而这样的办学模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高中,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自由选择、多元发展,也使得综合高中缺乏办学特色。
5.配套制度相对滞后
受我国教育传统的限制与影响,我国尚未建立起与综合高中配套的制度体系,如升学招生制度、就业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在升学招生方面,高校对待综合高中学生的态度较为冷淡,由于普通高中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以升学为唯一目标,因此高校往往将普通高中视为重要的生源基础,而对综合高中的学生关注较少,许多综合高中的学生只能和职业高中的学生一样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没有机会进入高校进行深造,这样单线、闭合式的升学系统,使得综合高中学生的升学成为一大问题。就业制度层面,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从业资格和实习经验,这点上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占优势,综合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较多,并非以就业为唯一目标,因而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从事大量的实习工作。此外,综合高中并无权为毕生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因而综合高中的学生在就业上也处于不利的地位,以技术作为招工门槛的就业制度,也不利于综合高中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就教育评价制度而言,升学率也是家长、社会、教育行政部门衡量综合高中的重要标准,而受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影响,无论文科、理科还是工科,都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步入高校的唯一标准,凭借一纸试卷测量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却置之不理,这使得综合高中的技术学习对升学而言似乎变得“毫无作用”,综合高中的升学率无法与普通高中匹敌,因而社会对综合高中学生及综合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不高。
三、综合高中变革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关照地方现实发展需求
综合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国家除了可以从政策上予以鼓励之外,还可以在学制模式上有所作为。综合高中是实现普职融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可以借鉴普职融通的实践经验,实行“3+4”模式,即综合高中和本科院校分段培养,学校可以根据考生兴趣及学业水平进行选拔,部分学生可进入本科预科班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形式,开发本科课程与综合高中课程无缝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教学与工程训练、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在综合高中学习3年后,只要成绩或实践技能达到相关规定要求、通过考核,便可直接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学习4年,合格毕业后可以获得本科文凭,从而实现综合高中学历和本科学历的有机衔接。“3+4”模式与五年一贯制或对口单招等模式相比具有典型的优势:一是有利于促进普职融通,使得综合高中的学生有更加宽泛的选择机会,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综合高中的吸引力;二是有利于淡化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这一特殊模式的培养模式下,综合高中的学生不需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升学考试,学生在综合高中学完3年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之后,只要达到本科学校自主设立的相关规定要求,就可直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减缓竞争压力;三是有利于综合高中健康发展,因为当前家长和社会一般把综合高中看做普通高中之外的备选,在升学考试上,并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3+4”模式有利于综合高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后续的健康发展。此外,国家在进行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特定区域、地方、学校的已有发展水平及现实发展需求,采取由试点入手、逐步推广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在各地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间的有机联系,促进课程与办学目标的无缝衔接,最终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空间可供选择,不再限于升学与就业的无谓之争。endprint
2.明晰学校定位,重构高中教育管理体制
综合高中发展定位明晰与否直接影响其发展方向问题,虽然20世纪90年代,北上广等地对综合高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但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学校,都没有正式的成文对综合高中的属性、功能、责任主体等进行明确规定,因而综合高中处于混沌的实践摸索阶段,负责综合高中发展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发展综合高中,第一步就是明确综合高中存在的必要性,即综合高中独特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制定与综合高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章程、规划等,通过这些成文规定,进一步确立综合高中的属性、价值、目标等基本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构高中教育管理体制,确立合理的综合高中管理运行模式。具体而言,初期可以将综合高中作为现有高中的一种,利用现有的管理基础与经验,地方教育厅、教育局中主管普通高中的部门承担综合高中的管理责任。后期,当综合高中发展规模扩大且较为稳定时,可以设立新的教育管理部门,单独负责综合高中这一独特高中类型的管理工作,可以市为基本的管理单位,负责综合高中资源配置、发展督导,各省负责学校布局、结构等方面的统筹与规划,从而形成有序的高中发展与竞争局面。
3.構建课程体系,实现普职教育有机融通
课程设置最能体现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普职融通虽然强调融通,但事实上仍旧以课程分流、教学分流为前提,与此不同,综合高中如果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而非融通,就需要从课程着手,设置科学合理的“融轨”培养模式,为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实现学校内部的自由分轨。首先,综合高中可以构建由普通课程、实操课程、综合课程三者联合形成的金字塔型课程架构。其中普通课程处于最底端,是其他两类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实操课程处于中间层次,为学生直接就业奠定基础;综合课程处于顶端,这里的综合课程不仅是基础课程和实操课程的综合,还包括生活课程、学术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除以上基本课程,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弹性选择。综合高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等多样化课程,不仅关注必修课程、显性课程、国家课程,还要关注选修课程、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多种课程之间的沟通与联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弹性化的课程选择。最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少数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能力等进行个性化选择[5]。只有建立这种多样、融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消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分轨状态,让二者的有机融合在综合高中教育中成为可能。
4.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综合高中稳步转型
综合高中的发展不是凭空而降,而是基于现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三类高中共同构成当前我国高中教育的整体格局。笔者基于对现实的考察分析发现,我国现有高中大多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普通高中转化发展而来[6]。但无论由哪种学校转化而来,综合高中的发展都需要在学校内部作出巨大的调整。对于普通高中转化而来的综合高中,往往受到现有学校硬件设备(如教室、器械)、“软件”配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的限制,需要“查漏补缺”,结合现有市场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因而要经历较长的转型发展期。比较而言,由职业技术学校转型为综合高中相对容易,这与普通课程资源丰富、普通教育师资人才较多有关。但是,生源问题以及转型管理也是转型发展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稳步转型发展,要从学校内部的转型试点做起,在少数班级、少数专业开始尝试,逐步丰富转型发展经验,并且可以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形成学校的管理及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相关配套措施,在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由点到面,实现稳中求进、良性变革,避免因急切冒进带来的不必要冲击。
5.完善配套制度,为综合高中变革保驾护航
综合高中的变革离不开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现有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制度、政策、措施会对综合高中的发展产生无形但有力的影响。其中,升学考试制度和入学招生制度是摆在综合高中发展面前的两座大山,当前的高考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但无论如何变革都绕不开“升学”这一根本追求。综合高中和其他类型的高中一样,也不得不直面这一现实压力,中职存在多年但一直地位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升学率的低迷。因而综合高中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克服这一硬伤,离开学生的升学空谈其个性化成长是危险的。所以,国家要想促进综合高中的健康良性发展,除了政策倡导与鼓励之外,必须落到实处,完善考试评价制度,针对综合高中,设定与其匹配的衡量尺度与升学标准,也可以给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对综合高中的学生采取“推免制”,或者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学生的职业技能测试纳入升学评价体制中,体现综合高中学生的独特优势,促进综合高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桑青松.综合高中:我国高中办学模式的理性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2] 常宝宁,袁桂林.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3(4).
[3] 刘丽群.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3(6).
[4] 常宝宁.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
[5] 刘红兵,郭辉.论现代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的教育理论模型[J].成人教育,2014(5).
[6] 李录琴,常宝宁.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价值、态势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5(6).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