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2018-03-06杨明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品格心理健康

杨明胜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家是一个人成长和栖息的地方,家庭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而组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父亲和母亲,这两者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孩童的发展,对孩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正处于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一些教育和熏陶会对其一生都产生影响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若是确实了父爱和父亲的教育,会对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童产生一些心理疾病。而父亲正确的教导和培育也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1 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1.1 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角色

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早期行为和孩童的心理发展都受到父亲的极大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不具备自己的认知能力,无法辨别事情的好坏,但是,其又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孩子在学前时期接触到的比较多的就是父母了,所以,对于父亲的一些行为,孩子会不自觉地跟着学习,而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若是其长期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久而久之其心理也会被浸染,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确的,这就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的进行这种不正当的行为[1]。

除此之外,父亲对母亲和孩子的态度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若是父母之间相处和睦,使得孩子可以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孩子也十分容易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若是父母之间长期吵架,父亲对母亲和孩子没有耐心,这会使得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受宠爱等等,从而对学前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养成阴郁的性格,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父亲一定要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关心妻子,爱护孩子,使得孩子可以在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成长,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1.2 父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2.1 父亲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日常接触到的除了母亲就是父亲了,这两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家庭当中只有母亲的话,极其容易将学前儿童养成阴柔的性格,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一个家庭中一定要有父亲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父亲在家庭中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尽量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举止,尽量少发脾气,要对学前儿童有耐心有爱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心理。实践表明,家庭环境和谐、有爱的学前儿童其心理健康要远远高于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的学前儿童。而父亲作为家庭环境的缔造者,对家庭氛围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看出,父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2 父亲对学前儿童个性品质的影响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伟岸,母亲温婉,由于父母的男女角色的不同,其对学前儿童的个性品质影响也各不相同。如果父亲具有坚毅、自信、果敢和坚强的性格,相应的这也会影响到学前儿童,使得其在面对问题时也更加坚毅果敢;若是父亲是优柔寡断、畏手畏脚的,那么也会导致家里的学前儿童遇事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如果父亲具有暴力倾向,经常对家里人拳打脚踢,这也会导致学前儿童有样学样,成为暴力分子。父亲身上具备的一些个性品质,多数也会影响到家里的学前儿童,使其具备相应的个性品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小时候明明对父母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十分痛恨,但是,其最后也往往会变成和父母相似的大人。父亲只有在学前儿童面前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果决等良好品质,才能保住学前儿童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1.2.3 父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父亲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中。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若是家里仅仅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那么不可避免的其对于其男性角色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其会作出一些与自己性别不符合的行为。而父亲可以及时的纠正学前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正是作为女性角色的母亲所忽视的。在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父亲会为男孩提供男性的基本模仿榜样,使得男孩将父亲的看成自己未来的发展模型,导致男孩在后来也表现出父亲身上的类似品质;而对于女孩来说,父亲的坚毅果敢、心胸宽广和睿智果断等都是其学习的对象,这可以很好的弥补母亲对其带来的影响,使得其既如水般温婉,又如芦苇般坚韧。所以,父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也有很大的影响[2]。

2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措施

2.1 父母共同参与,保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这两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方的关爱,都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对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共同参与对其的培养,努力为其营造出一种和谐、友爱和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得其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养成健康的心理,不阴郁、不自闭、不自卑、不胆怯、不孤僻,培养出一个积极乐观、团结他人、自信、坚强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的孩子。

2.2 加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提升学前儿童的交往能力

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前儿童的交际能力很强,面对陌生人毫不胆怯,能很快地就融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而反观一些学前儿童面对陌生人惶惶不安,不知该如何自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与学前儿童家里的父亲是由很大的关系的。若是父亲对于孩子不闻不问,不对其进行适当的交流和培养,就会导致学前儿童的交往能力很弱,不能从容地面对陌生人。而父亲若是能加强与学前儿童之间的交流,将会极大地提高学前儿童的信心和交往能力[3]。

2.3 发挥父亲的优势,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品格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父亲表现出来的一些品格孩子往往也会学习到,最终表现出与父亲相似的品格。所以,父亲要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努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些向上的品格、例如坚毅果敢、自强不息、勇于承担责任、顽强拼搏等,使得学前儿童在耳濡目染下也养成这些良好的品格,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3 结语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在这段时间养成的一些品格和习惯对以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自身并不具备辨别能力等,所以其一些行为和品格会受父亲很大的影响。父亲对于儿童的学前时期的影响一定要给予十分的重视,使得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品格,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品格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