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用典的思想浅析

2018-03-06王振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讲话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王振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作用,必须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得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个人更是对传统典籍钻研甚深,在其讲话中每每引经据典,金句频出,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大量引用了经典古文,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话语风格,人们爱听、爱读、爱看,海外媒体纷纷称之为“习氏风格”。习近平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经典涵盖内容十分丰富,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民间谚语、劳动口号,旁征博引,博大精深,这一方面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学识渊博的体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一个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于用典,每次引用总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文章主题,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此外,将典故推陈出新,赋予其鲜明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也是习近平引用中的一大特色。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引用北宋司马光《张共字大成序》中“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一句,原句为司马光为越州张推官所作,意思是天下诸事,只有齐心协力方能有所成就,独断专行终会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来勉励领导干部要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宽广胸怀和远见视野,不要听不得不同意见,不要在组织里搞“小圈子”,搞“派系”,只有组织各部门领导齐心协力,方能将党和人民交代的工作办好。又如,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隋朝王通《中说·礼乐篇》中名句“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用以阐述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和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指出领导干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势力和利益为交友标准,而应该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要讲党性原则,坚持按党纪国法和政策制度办事,不要搞“关系学”讲“人情债”。此句原为王通劝解门下学子为人处世和交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升华,作为领导干部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可谓词微旨远,寓意深长。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诸多古文经典,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璀璨瑰宝,是劳动人民总结的智慧精华,深入分析总结习近平用典,对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有重要意义。

1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我国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内在原因。以人民为中心,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爱民、敬民的经典语句,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强调亲民有真情、爱民有措施、利民有成效。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管子·牧民·四顺》中管子的政治理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用以强调“民心”问题在新时代党执政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清代学家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中关于“关市之赋”辩论的观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来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必须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晏子春秋》中晏子教导叔向为政的道理“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来强调领导干部官德的重要性,指出官员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反之亦然。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主仆关系一旦颠倒,让官民和谐演变为对立冲突,就是最大的官德败坏。

2 强化防微杜渐的执政心态

治理国家是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每个领导干部都是构成庞大国家机器的零件,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必须具备全面的执政能力。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深化改革面临的任务困难而艰巨,这样的形势下,更需要领导干部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不惧风险的抗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 《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引用苏轼《晁错论》中的一段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置于不可救。”这段话为苏轼评价西汉政治改革家晁错削藩事件时所述,指出天下的祸患,往往隐藏在安平无事的表面之下,实际上在平静下却隐藏着难以预料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用以告诫执政者不要安于平和假象,要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对事实各个方面要深入细致把握,找出其中隐藏的危险并提前加以解决。类似的引用还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老子》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面临突发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要临危不乱,保持清醒头脑,快速思索解决方案。在《拜托贫困·从政杂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策论四》中的观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来劝解领导干部要拥有“战略定力”,一旦做出决策,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

扬抑所惑。

3 坚持自查自省的修身自觉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修身,是从政者的政治信用,是领导干部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党员干部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族意识。自省意识是其他五种意识持续的基础,只有坚持自查自省,才能维持其他五种意识的长久存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并将严以修身放在“三严三实”的首位,再次强调了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论述中,也不乏关于修身立德经典的引用。在 《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论语》中名句“吾日三省吾身”,来劝解领导干部自觉地省察自己。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地讲话》中引用《尚书·伊训》中右相伊尹教导帝王太甲的论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用以说明领导干部应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做自我反省与剖析,这样才能在促进团结的过程中,改正错误。

4 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廉洁从政之基,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陆游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来劝诫领导干部坚守理想信念,无论身处何职,都要坚定党性,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保持政治立场上的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保持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清朝金缨《格言联璧》中《学问》一篇名句“志之所趋,无远勿界,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强调人若有远大志向,则无不可实现之目标,纵使山穷水尽,精兵铁甲,也无法阻挡志之所向。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对共产主义事业保有绝对的信心,并将精神力量融于实践,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中引用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中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寓意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民族遭受重大苦难之时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斗争之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但这条路上充满曲折,需要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以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将“中国梦”的蓝图变为现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惧苦难,顽强奋斗,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追求,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求领导干部坚定信念,为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积累起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讲话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