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里来和迪木乃》与印度古籍的渊源

2018-03-06郑玉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伊本译本寓言

郑玉喆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1 与《五卷书》的关系

季羡林先生在为林兴华《卡》译本中作序言时提到了有关《卡》与《五卷书》的关系时说道:“古代印度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寓言和童话集,叫做《五卷书》,原文是梵文……到了750年左右,从帕荷里维文产生了阿拉伯文译本,译者是伊本·阿里·穆格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一些新东西,所以它不是一个纯粹的译本。现在这一部《卡》就是根据这一部阿拉伯文译本翻译过来的。”另外,在《解读天方文学》中,作者郅溥浩也提到:“《五卷书》是印度古代著名寓言故事集。后来其故事几乎传遍全世界,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德国东方学者温德尼兹认为:在东方和西方文学的相互影响和结合中,没有什么作品比《五卷书》的传播变现得更加明显。然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不是直接了解到《五卷书》的,它的传播,主要得力于一部名叫《卡里莱和笛木乃》的阿拉伯文译本。这部译本从8世纪问世以来,又被辗转译成数十种文字,《五卷书》的故事才从南亚经中亚、西亚传到欧洲乃至非洲。”在这两段话清楚的说明了,《卡》是印度著名寓言古籍 《五卷书》的阿拉伯语译本。与原著不同的是,译者伊本·穆格法在《卡》中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成为《五卷书》的改译本,使之更符合阿拉伯人的审美和阅读习惯。同时,《五卷书》借助《卡》得以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掀起了学者们对寓言和印度文化的研究热潮,也充分说明了这两部书的密切联系。

伊本·穆格法所译的阿语译本《卡》,不仅是阿拉伯文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译本语言简练优美,故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内容趣味横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通过它,把印度人民所创造的既充满神秘的幻想,又饱含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民族、肤色、语言,其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故事先是在民间流传,后也常被文人引入文学创作中,如德国的格林《童话》、法国拉丰丹的《寓言》、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等,从中都可以找到《卡》的影子。曾有学者统计过,世界上所有书籍,除基督教的《圣经》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外,就属《五卷书》的阿语译本《卡》了。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东方文学、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传《五卷书》的故事最早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著书的目的是为了统治者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统治者将民间的寓言故事加以改造,赋予其统治学的含义,然后将之传授给太子,好让他们掌握治国驭民之术。由于世代久远,《五卷书》的版本有很多,而季羡林1963年所译的版本是西方梵文学者所划分的“修饰本”。至于“修饰本”的由来,根据季羡林先生所言:“在印度最出名的就是欧洲梵文学者成为“简明本”的一种本子。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新作。原本的寓言和童话虽然还留下了不少;但新加进去的却更多……到了1199年另一个耆那教的和尚叫补哩那婆多罗(Purnabhadra)的又根据这书写成了一本新书。欧洲梵文学者叫它做“修饰本”(Textusorinatior)。补哩那婆多罗也像以前的许多改编者一样,又加入了许多新的故事,新的谚语。”这一版本的影响很大,几乎成为《五卷书》最后流传的梵语定本。

波斯萨珊国王艾努·希尔旺(531—579)命医生白尔泽维出使印度获取《五卷书》,并将其译成巴列维语带回国内,这就成为阿拉伯文《卡》的重要母本,遗憾的是,巴列维语版本早已佚失,至今,保留下来的只有从其译出的残缺不全的古叙利亚文译本。从翻译的年代及其残留的译本的内容来看,巴列维文采用的 《五卷书》母本是比较古老的本子,与补哩那婆罗多的“修饰本”有较大距离。接下来,通过汉译本《五卷书》与《卡》的目录,来对比分析两书的异同。仔细观察两书目录能够发现,一些题目的差异是由于翻译所致,如《五卷书》第三卷“乌鸦与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相当于《卡》正文第四章“猫头鹰与乌鸦篇”;还有一些看似很不相近的标题,其故事内容却是相似的,如《五卷书》第一卷“朋友的决裂”对应《卡》中第一章“狮子与黄牛篇”。除了故事内容的相同或相似,两书的最明显的相似还体现在写作框架和语言风格上。两书都是由一条主线串联一系列的小故事,借动物之口表达处事理政的哲学。此外,两书也有明显的区别。从语言使用上来看,《卡》则比《五卷书》略胜一筹,这与两书成书时代和作者水平不无关系。《卡》比《五卷书》晚问世近十个世纪,从文化发展的程度来看,自然超过后者;另外,《卡》的作者伊本·穆格法是波斯籍著名文学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其所译的《卡》文笔诙谐、情节紧凑,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也因此成为《五卷书》传播最广、最受欢迎的译本。从内容来上,《卡》中故事也明显多于《五卷书》中的故事。因此,《卡》与《五卷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译者伊本·穆格法在《五卷书》的基础上进行译写的结果。

伊本·穆格法所译写的《卡》凭借其优美、准确、精炼、深刻的语言和写作风格,使其不仅停留在市井民间,供民众传颂临摹,而且吸引无数文人竞相拜读钻研,成为古代阿拉伯散文创作的模范,开启了散文创作之风,伊本·穆格法本人也成为阿拉伯散文创作的开山鼻祖。此外,随着《卡》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阿拉伯语的发展,使阿拉伯语从民间方言摇身一变,成为文学殿堂的规范语言,这对于阿拉伯文学乃至文化而言,不啻于一场改革。

2 与《印度寓言》的关系

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就有学者从事印度寓言文学的研究,其中最活跃、影响最大的就属郑振铎先生。郑振铎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将泰戈尔的诗歌介绍到中国,成为研究印度文学最重要的学者。1925年8月,出版了其翻译的《印度寓言》一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后于1927年10月再版。关于此书的译出本,胡怀琛曾说道:“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十四年发行的印度寓言,是郑振铎君由西文转译来的。”此书共收录译作55篇,其中很多故事与《卡》中的故事相近,被看作《卡》在中国传播的起点。

郑振铎先生翻译《印度寓言》是将其视作儿童文学来研究的,他组织作家们以《儿童世界》为阵地,翻译、介绍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印度寓言故事。他还自发的创作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寓言童话故事,为早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创作之路。在《印度寓言》的序言中,他曾严肃的指出:“真的寓言家是负有极大的任务的,他不是一个叙述者,也不是一个比喻者。他乃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一个善事的指导者,一个罪恶的纠察者。”郑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非凡的实践引领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道路,体现了对儿童、对人类未来的无限关怀。

另外,民国时期译介《卡》的翻译家还有刘半农和刘北茂兄弟。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我国现代民间文艺的开拓者。其兄刘北茂,原名寿慈,是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有“民族音乐大师”之美誉。兄弟二人除了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外,均精通英语,并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积极的实践。刘北茂在教学工作之余,曾于1927年翻译了《印度寓言》一书,书中收录了印度民间寓言童话故事共106则,作者在序言中说道:“这部书是伦敦大学及牛津大学讲师印度P.V,Ramaswami数年中采集的结果。原书系英文本共计一百零六首……我如今把他完全译出使读者可以略见印度寓言之一斑,译稿支离之处经我兄(指刘半农)校改,于此铭谢。”其兄刘半农于1930年对这一译本再次进行了校译并于1931年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这部书中大多数寓言故事来自于印度民间,也有少数源于印度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虎与兔”这一《卡》中的故事原型。

民国时期流传的 《印度寓言》中很多故事来源于《卡》。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郑振铎翻译的《印度寓言》中的“老鸦与蛇”“多话的龟”“鹭鸶与蟹及鱼”对应《卡》中的“乌鸦与大黑蛇”“鸬鶅与螃蟹”“乌龟与野鸭”。还有一些故事内容相同,只是将主人公作了替换,如《印度寓言》中的“虎与兔”对应《卡》中的“狮与兔”。此外,在叙述结构上,两书也是相当近似,都是讲述故事在先,阐述道理在后。所不同的是,《卡》是大故事套小故事,每个故事之间互相串联,相互联系;而《印度寓言》则是单纯的讲述故事,故事彼此之间并无明显的关联。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民国时期流传的《印度寓言》中的故事有大量来自于《卡》。此外,纳忠先生在《阿拉伯通史》中也曾提到“穆加法最重要的翻译是《卡里莱和迪木乃》,又名《印度寓言》”,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卡》与《印度寓言》的关联。随后,在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由正中书局发行出版了一本南登山翻译的《印度故事集》。关于该书故事的来源,“原序”中提道:“我们这些故事,就从三本故事集里选来的,这些故事的先后次序是很奇异的,一个故事连着一个,第三个连着第二个,整个的全体好像中国的九连环。”至于原序中所说的“三本书”,作者并无介绍,但是翻开目录可以发现,其中“好管闲事的猴子”“三条鱼”“乌鸦和蛇”“龟和天鹅”“变少女的老鼠”“鹭和蟹”“狮子和野兔”等章节与《卡》中的故事如出一辙。而在故事结构上,两本书都是先讲故事,后阐述道理,语言上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叙述方式上都不难看出此书与《卡》的重大渊源。

[1]伊本·穆格法,著.凯里来与迪木奈[M].李唯中,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郅溥浩.解读天方文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3]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向远.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5]季羡林.五卷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余玉萍.卡里来和笛木乃成书始末[J].阿拉伯世界,2003(1):29-35.

[7]余玉萍.伊本·穆格法对《五卷书》的重新解读[J].国外文学,2003(2):104-110.

猜你喜欢

伊本译本寓言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寓言的马甲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