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当代通俗文学中精神生态现状及其启示

2018-03-06耿秀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文学精神生态

耿秀萍

(宝鸡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近年来,生态学已经确凿地展现出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乃至人文学科扩展的鲜明轨迹。生态学者的探索和研究目光也已经从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扩展到人类的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层面上来。随之应该用而生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都已经成为目前生态学的新的研究生长点。“生态学”已经成为统揽自然、社会、生命、环境、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种认识观,甚至可以说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世界观。

1 生态研究

在生态研究和生态批评如火如荼的发展演变中,鲁枢元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精神生态学”。他认为,在研究地球生态问题的时候,如果不考虑、不涉及、不研究人的精神因素,那么整个生态问题就很难解决。因为精神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

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次建构起的精神生态的理论框架,是把这几个层面看作一个有机完整的系统,在此前提下,对各种文学艺术要素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鲁教授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他指出“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他自己的关系”。他把生态观念逐渐植入文学艺术的分析批评研究当中,也因此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向上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考量视角。

因为文学生态也是文化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文学分析和文艺批评的时候,学者们更多地要综合考量评价文学的存在、发展等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文学艺术因素的综合环境。这也属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其内涵内容涉及文学作品的形成、创作、传播、出版、文学流派的诞生和发展等诸多因素,甚至还涉及读者的互动反应,写作者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2 关于文学

“五色无定,随人见性”的文学由于自身特点影响,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以及不同形式、不同内涵的文学文字表达。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学也从当初的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高雅逐步转向为大众所普遍消费的通俗形式。因为文学活动既是人的精神体验方式,也是关系性的存在方式。这既是文学发展自律性规律的外在体现,更是体现出新时代文化成为一种资本甚至于消费产品的重大意义。并且由于其深沉的道德信仰关怀和人文关怀价值和意义,从而具备了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多无法替代的独特的舆论导向和精神导向,最终实现了陶冶情操、拯救人类灵魂的功能。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再受制于主流或者非主流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左右。尤其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因受其具有颠覆性色彩的拆解、消解传统理解模式、习惯、结构的思想影响,后现代派作品以原始主义倾向的文化想象却在努力追求现代艺术的复魅。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不断发展演变,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属性使得文学及文学理论内部充满着悖论和质疑,这种思潮对传统理论和价值因素都进行了彻底的消解。

更为重要的是,通俗文学却以一种更易于大众接受的文学表达形式,逐渐演变成为极有价值的文学叙事策略,而且,在现当代文学艺术领域,大有以势不可挡的态势,稳居文学、文化消费市场的主角地位。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成熟,通过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来研究考量人类的精神生态就成了文学批评领域中所必然要提出的现代命题。

3 美国当代文学的精神生态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显性的人类叙事。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危机已经引发了各领域学者的忧思和救治策略的探索。从发生学角度来看,有关生态的科学说到底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迫近和由此而来的人类意识觉醒的结果。

而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更加深入讨论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文学的精神生态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将文学作为整个人类的大命题,严肃地植入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人类精神生态领域来思考。而且,人类所有思维活动、心理活动、意识体现,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原因,都应该分析这些思想精神活动的产生根源、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趋势,从而思索其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此而应用而生的应对策略。在文化研究领域中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意识文化根源,科学地探究现代人的精神生态现状,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使得这项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价值。

现当代社会文学附属于资本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极大地损害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其也损害了文学发展的精神生态。值得欣慰的是,很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不仅已经意识到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更值得安慰的是,他们已经能够自觉自愿地坦然直面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这些作家和评论家已经做着各种尝试和努力,通过文学的表达形式,向人类敲响了不同节奏的警钟,预示着不同程度的生态预警。与此同时,也在努力探究,追索各种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并试图重构现代人的精神诉求,重塑现代文明。

以通俗色彩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学因受解构主义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尤其明显地出现在具有后现代属性的当代文学中。

美国工业化的发展积累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但也带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问题,这与生态思想格格不入。由此美国的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特别是文学方面,其生态意识的发展已经进化到精神生态。精神生态有一套完整地构成,主要包括生命与环境、人与自然等不同的类型。

以美国的诗歌为例,随着文学精神生态的发展,美国当代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主题特征明显的生态诗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的生态主义诗歌蓬勃涌现。生态诗歌从诗歌自身的特征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重点阐述诗歌的精神生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普及程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关注。以斯奈德的诗作为例,其创作的诗歌不仅饱含着诗人对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痛惜和对诗意栖居重建的呼吁,也包含着对生态文明的人文主义关怀。人们的精神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解决精神生态的问题,通过创作大量的生态诗歌来明确人们的精神生态问题。

美国的生态小说也极具特色。生态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文体的表达,一旦结合现实的生态思想,其卓越的表现能力极具特点,形成了具有生态思想与理念的审美维度和价值范畴。根据美国小说的精神生态,主要表现为自然取向、末世情绪与生态理想等内容。当代美国通俗小说作家丹·布朗就曾经在他的几部作品中,以通俗文学相对轻松但又不失严肃的文学表达手段和通俗的表达技巧巧妙地将对现代人类对神圣回归的渴求以及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有机结合起来,以独具挑战性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弊端以及精神生态危机。这在结果上强烈冲击和动摇了传统的西方文化,重构了现代人的信仰文化。

当代美国通俗文学中,精神生态所呈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精神生态阐述和分析。人的精神活动的生态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躯体活动的有机性,认识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活动的有机性才能导致精神的有机性。另一方面就是精神体验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引性。这二者共同作用,显示精神生态的整体、有机性的调节与掌控。

4 结语

文学作为资本、文学带来资本市场高额利润新神话的同时,也应该让现代人对自己的道德现状、精神信仰产生深刻的思考,从而承担起拯救现代人精神灵魂生态危机的严肃使命。而且,只有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统一于和谐生态,才能让文学艺术,无论高雅通俗,都承担起文学作品所应具有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导向功能!

猜你喜欢

文学精神生态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们需要文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拿出精神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