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个体吸收行为的视角

2018-03-06徐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效能校企个体

徐静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校企合作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用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成为企业引进高新尖技术、提升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双方的竞争力,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一方面,高校是新思想、新技术的重要诞生地,企业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来将高校的这些新理论新技术付诸实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到一线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并且能够大大增加毕业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校企合作能够带来双赢的效果,其核心问题在于双方之间的知识能够成功实现转移。知识转移可以在个体、团队、组织与组织间四个层次产生,但是究其源头,知识转移都是以个人为载体来完成的,个体知识是组织知识的基础和源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转移中,个体知识转移的发生关系到知识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1 知识转移的含义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不同的学者给予知识转移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对由于本文站在知识接收方个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的过程,因此为了使本文的知识转移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概念,将知识转移的涵义界定为:校企合作中,知识接收方的个体在另一方的组织中吸收知识的过程,完成从知识提供方向知识吸收方的知识转移的过程。

2 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多学者也得到了重要的成果,然而以往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环境、知识本身等几个方面。例如,Lam认为当对方的知识隐性程度较低时,则相对容易吸收,反之则不容易吸收。知识的隐性程度不同,会引发知识转移的不对称性,即知识转移双方所交换的知识数量不对等,这种不对称性会影响知识转移。纪香清对于创新团队在知识中的影响因素时,将影响因素分为来自于个体的心理因素、文化制度因素、信息技术误区、信任、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影响着创新团队之间的知识转移。薛丽莉从组织物理环境因素、组织人文环境因素、组织智力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个人向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以往对于知识转移中个体的研究,仅仅涉及到个体搜寻或者分享信息的行为,并没有深入到个体的认知和心理层面,然而个体在知识转移中的态度和认知对于个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将用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来解释知识转移中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3 知识转移中个体吸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企合作中,知识接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个体对于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的一种自我评估。个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能力的充分发挥,既需要必备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能够有效地影响个体在知识转移中的行为。但是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这种内部的推力是需要结合组织环境的拉力这种双重的作用,才能达到充分发挥知识吸收能力的最佳效果。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3.1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付出的努力;面临挑战时的坚韧性;也影响人们的焦虑或自信。可以说,自我效能感是主体自我系统的核心动力因素之一。结合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这一特殊情境,本文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有:个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体的观察学习获得的信息以及个体接受到的鼓励与肯定。

3.2 团队环境

在校企合作中的学习形式很多都是以工作组、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作为一个团队,团队中的信任程度、协作精神以及知识分享的氛围对个人的知识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效应使得个体的学习行为更有效。这种能够促进个体知识吸收的团队环境可以理解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是个体利益与团队利益的统一。在本研究中,将团队环境界定为团队精神,具体指团队成员之间知识共享水平与团队的学习氛围。

3.3 组织环境

校企合作的知识转移牵涉到两个组织,所以这里的组织环境也是指知识吸收方的组织环境以及与知识转移有关的知识提供方的组织环境。知识吸收方组织的目标需求以及来自于组织领导的支持等等都会影响到个体对于知识吸收的意愿。当个体感觉到即将吸收的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时,这种感知也会促使个体在知识吸收时更加努力。另外,来自于组织的激励也能影响个体的知识吸收行为。由于知识吸收个体的知识吸收行为是在知识提供方组织中完成的,所以必然要受到知识提供方环境的影响,比如来自于双方组织的互相信任能够为个体的知识吸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应当考虑到知识的质量如何同样会影响个体对于知识是否吸收的意愿,进而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吸收行为。

4 结语

本文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转移研究的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知识转移中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知识吸收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能够有效地影响个体在知识转移中的吸收行为。本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转移中,影响个体知识转移行为的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所在的团队环境、组织环境三个方面。

[1]Harem T,Krogh G,Roos J.Knowledge-Based Strategic Change[M].Managing Knowledge Perspectives o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Lundon:SAGE Publications,1996:116-136.

[2]Gilbert M,Cordey-Hayes M,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e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Technovation,1996,16(6):301-312.

[3]Cummings JL,Teng BS.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20(1):39-69.

[4]Lam A,Embedded Knowledge:problems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Global Cooperative Ventures[J].Organization Studies,1997,18 (6):937-996.

[5]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缪小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何银花,谢国文.关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效能感[J].当代教育论坛,2008(3):68-69.

[7]纪香清.创新团队的知识转移与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

[8]祁红梅.知识的吸收与创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9]袁庆宏,王双龙.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员工发言行为决定模型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 2009(11):6-9.

猜你喜欢

效能校企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