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德语教学模式探索
——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汽车德语课教学模式为例
2018-03-06赵国伟
赵国伟
(1.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2.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的自身能力考虑到教学中,还要将学生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元的角度促进其学习能力提高,同时还要将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紧密的联合起来,脱离现代学生的学习模式谈教学模式无疑是不切合实际的一纸空谈,因此教师的任务除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基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给学生提供学习技能,使他们作为学习者的能力不断提升。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J.Piaget)首次倡导提出,源于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重组和改造,不断创造新的理解图示去同化新的信息,建立起新的认知平衡,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中构建起来的。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从上面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知识是在学习者与社会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建构必须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然而对与外语学习者来说,建构的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最终学会外语的过程。按照程可拉的观点,外语学习设计有两个过程,一是建构知识,二是生成话语。
1.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情景的创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有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该理论框架下很多教学
方法被提出来,如:随机进入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ruction)等,这些教学方法为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电子媒体的在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以网络、还原和模拟真实环境等适应当今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汽车德语课教学模式
2.1 课程介绍
汽车德语是高年级专业选修课。它的任务是使具备德语基础知识的学生了解和熟悉汽车相关知识、掌握相应德语基础词汇并了解该领域德语语言特点,使学生在工作中阅读汽车德语科技文献,提高其在汽车科技领域的德汉互译能力。
2.2 汽车德语课教学模式
汽车德语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方向性,它是在具备德语语言能力的条件下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构建,在该门课程下学生已经掌握的德语知识会影响后继的学习,汽车相关工作原理、汽车制造程序及专业词汇都需要学生在已掌握的德语知识下进行重新构建,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生成过程。
2.2.1 归纳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把已获得的信息转化成概念,以此提高学生形成概念的能力,拓展他们分析信息的视角。如:让学生从德语词到德语句的视角来观察汽车类文章的特点,之后形成固定的科技类文章的特有概念。
首先是聚焦,帮助学生关注一个熟悉的范围,提供本课范围内的数据资料,让他们研究资料中词汇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 Glocke(钟-喷杯),Boden(地面-底板),Welle(浪-轴),Führung(引导-导轨),Takt(节拍-冲程)的本义,要求学生借助固定的文本资料来建构和生成这些词汇在汽车领域的含义,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文本中德语句子的特点。
其次是概念控制,即帮助学生形成特定语境下(范围)的概念掌握能力。如让学生观察德语科技类文章的特点,协助学生总结出该题材下名词词组较多、多用短句、多用被动语态、功能动词结构较多等。
最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帮助学生把概念理解转化为技能,即通过授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汽车德语词汇还要学会词汇的推理和句子的理解,当然这种模式是离不开学习环境、数据资料的创建,教师要让学生不断通过互动来建构理解,生成话语,让学生在与情景互动中自行构建,让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
2.2.2 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它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指的是真实的事件或问题。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案例式教学”。
首先是创造情景。给出案例:学生在汽车德语翻译中遇到了“Hochzeit”(婚礼)这个词,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无法将具体的意义生成抽象的概念。
其次是确定问题。教师可根据上述案例,让学生解决Hochzeit的翻译问题,这个案例下的翻译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抛锚”。
然后是布置任务。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生在何处能获得此类信息等,布置学生小组协助学习。
最后是学习效果评价。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指线下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集合,就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首先是课前预习。学生的预习内容要与教师授课内容一致,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词汇、背景知识、思考题等,以在线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其次是课堂内容的实施与调整。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步骤做适当调整。
最后是课后复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习题、相关内容扩展练习等通过或在线的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平台对学生实施监控,进行在线答疑等。
3 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多种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不仅要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还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选择和创设,特别是要多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社区、微信等,使复杂的建构过程得以越来越轻松的实现。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02-206.
[2]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60-462.
[3]黄光芳,王林发.微博教学的构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