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及保护方式解读
2018-03-06杨祖龙崔显艳
杨祖龙,崔显艳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
福建土楼是作为人类走出穴居之后居住的三大代表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宏大的规模、齐全的功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在2008年的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1]。福建土楼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极具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了能够加强人们对福建土楼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认识,文章就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及保护发展问题展开探究。
1 福建土楼及其传统形态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福建土楼集中体现“天、地、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文章重点介绍南靖土楼和客家土楼[2]。
1.1 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在福建省的南部,具体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土楼,被人们称作是“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南靖土楼数量众多,土楼大小不一、形态多样,除了常见的圆形,还有椭圆形、扇形、曲尺形等[3]。南靖土楼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中在九龙江中上游山区。九龙江上游地区农业的发达为大型土楼集体住宅风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持。第二,圆形和方形土楼较为集中。在南靖的书洋、梅林、船场、奎洋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圆形和方形土楼,这些土楼继承和发展了汉族传统文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三,自然景观群价值明显。南靖土楼连片区域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第四,南靖土楼发展源远流长。和一般的现代建筑土楼不同,南靖土楼是世代子民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脉相传。第五,南靖土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夯土文明的有效结合。夯土文明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家寨原始遗址上出现了夯土文明。在殷商之后,夯土文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宫廷建筑的主流。第六,南靖土楼处在中原夯土板筑文明和汉族移民客家民系的边缘。第七,南靖土楼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上有着超凡的成就。
1.2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土楼形态各样,总体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科学实用。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客家土楼的总体布局严谨、结构精巧、轴线分明、讲究对称。客家土楼的功能齐全,具体包含安全方位、防风抗震、通风采光性能良好、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客家土楼的发展最早起源于中原居民建筑,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客家历史文化和客家传统宗族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土楼有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等。
2 福建土楼的保护
福建土楼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是以一种居民艺术品的形式向世人叙述着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近几年,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杀跌原有的土楼不堪重负,加上土楼村落中现代建筑的增多、树木的减少,使得土夯筑的土楼逐渐被小洋楼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确保古代文明得到继承和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福建土楼的保护,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1 保持土楼的“土气”
福建土楼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是当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福建土楼遭到破坏,濒临毁灭。面临这种情况,需要相关人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护土楼的“土气”。在对土楼保护的时候需要充分意识到土楼的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充分考虑土楼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发当地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相关人员在发展土楼旅游业的同时还需要保持其独特的乡土气息,加大力度培养乡土导游,逐渐提升福建土楼的“乡土味”。
2.2 及时更新土楼
福建全省的土楼数量有三万多,大部分的土楼不住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搬离了土楼住进了住宅,但是总体上仍然没有迁出土楼聚落,由此使得原本有限的耕地面临不断萎缩的发展形势,聚落环境不乐观。为此,为了能够实现对福建土楼的有效保护,保证其历史效益、文化效益、艺术效益的体现,需要加强对福建土楼的更新改造。
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土楼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居住条件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为此,需要相关人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修土楼,使得土楼的更新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增强福建土楼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实现对土楼的现代转型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土楼聚落人口的快速增加下,土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在土楼聚落上建设新的农民新村已经成为土楼创新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福建土楼的美不仅体现在土楼建筑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而且还体现在土楼和周围环境的有效融合,充分落实天人合一的发展思想。土楼的聚落空间强调人、天、地三者的关联,注重人地协调发展。为此,在对福建土楼进行创新改造的时候需要积极从传统土楼建设中汲取经验,采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模式,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打造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土楼。
2.4 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保护土楼的硬件
福建土楼在申请世界遗产成功之后迎来了旅游发展高峰,在大批量的人流作用下,不可避免都对土楼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带来破坏。为此,在开发、利用土楼的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在真正意义上落实一系列遗产保护和抢救措施,借助现代化网络监控系统来对土楼进行实时性地监控、跟踪,并在土楼周围设立监理警务工作站,配备相应的巡逻车、消防栓、消防管等,提升福建土楼应对消防事故的能力。另外,对于福建土楼拥有的民俗文化,则是可以利用原生态的土楼山歌来向人们传达土楼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内涵,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3 结语
综上所述,福建土楼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城市化进程下,福建土楼仍然保留自身发展特色,在时代发展中进一步彰显自身魅力和价值。为了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福建土楼文化,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从保持土楼的“土气”特点、创新土楼、应用科技手段保护土楼硬件、及时更新土楼几个方面对福建土楼进行保护,实现福建土楼的时代转型。
[1]邵安琪,王天扬.探索福建圆形土楼的艺术空间[J].现代装饰(理论),2017(1):182.
[2]谢彪.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60-62.
[3]李悦婧.南方高层住宅促进邻里交往的内部公共空间研究[D].华侨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