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2018-03-06徐志锋张艳
徐志锋,张艳
(1.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2.广东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广东广州 527000)
1 创新思维培养的载体
1.1 知识与创新
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即为知识,对未知世界的了解与研究则是创新。创造需要以知识为基础,创新首先是继承,然后才能发扬光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广博坚实的知识为基础。知识,先教会人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如何去了解未知的事物,让人产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获得创造新事物的冲动。前人经历辛勤探索而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方法是指导后人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新事物的指路明灯,因此,大学生的创新之路,应该是伴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行进。
知识基础是从事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广博的知识才能有广阔的视野,创新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而没有知识的创新只能是低层面的、低价值的。但是,并非有了丰富的知识就具备了创新的充分条件,创新能力与知识水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等关系。也就是说知识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要获得创新的能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必须注重以下方面。一、对于一门知识课程,不但要理解和掌握其概念、规律用由此构成的理论体系,更要领会该课程包含的方法,一是发现创建理论的思路与逻辑关系,二是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路径。
1.2 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三下乡”,扶贫调查,工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获得创新灵感的很好途径。一个人的思想来源于知识,更来源于实践,就大学生来说,形成创新思维的最好的环境更是不外乎社会实践。大学生深入到工厂、街道,商铺、乡村,接触自然,连接地气,参与社区或者乡村生活,了解普通民众的需求,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流程,了解农作物的种植环节,有助开拓创新思路,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甚至反哺学校课堂学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理解,为创新制造更多的情境与灵感。
(1)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例如,家教,大学生从事家教工作,表象上是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的自救措施,其实不然,家境较好的学生,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的情境,首先接触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各种文化层次和人性休养的人,是认识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其次接触的家长对象少年儿童,帮助他解决学习困难会促进你自身的提高与思考,另外少年儿童的思维跳跃而奇特,在帮助诱导他们思考问题时你自己的创造思维也能得到瞬间触动。又如,参加各种商务性的周末工、假期工,你能接触职场人员、商界人士、消费者,了解商业行为,了解商务礼仪,了解商业运行规律与规则,了解商品对消费者的粘性,了解消费者的服务需求,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实在是太有益处。
(2)见习与实习。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通常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在校外实习基地见习或实习让大学生一方面走出了本部门,进入了社会,另一方面又因为其与学校的合作关系,能得到一促归宿感和亲近感,学生能够相对自由和自在地了解专业相关技术与知识,是高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让大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3)社会公益。由大学生自主进行或由社会团体、学校团学部门组织。如到社会福利院、养老院,关爱孤儿、残疾人、孤独老人。到农村做文化,科技普及,关爱农村因病因残至贫人口、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
(4)社会调查,一是与政策相关的问卷调查;二是与所有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调查;三是与公益相关的专项调查。
1.3 科技创新
大学校园里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如学校团委主导的挑战杯科技比赛,还有如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动。以大学生个体兴趣为向导,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锻炼与科学研究实验,科技创新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加学术研究,大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究式学习习惯、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操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文案书写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思维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较大的提升。
1.4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包括英语竞赛、作文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计算机竞赛及各种专业竞赛,学科竞赛是能最能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强强度智力活动。
2 创新思维养成的主体与客体
2.1 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自身应该正确认识知识学习与实践实训及创造探究的关系,应该重视书本与课堂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与训练。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养成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校内活动与校外的社会活动。
2.2 高校
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应该成为高等学校的战略性目标,应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的求真务实、富有创新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办学目标为指南,本着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大学校园里充满崇尚学术、尊重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探究、创新与实训等方式有机统一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生在产、学、研结合中提高自己的创新与实操动手能力。
2.3 教育部门
按照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势,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注重传授知识的传授,忽视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教师会把理论知识讲得很到位,但不太注重指导学生应用于实际;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各级考试,不太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当大学生毕业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发现学校到社会,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主导高校脱离应试型教育的现状,实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管理、办学、投资、招生和就业体制的变更,创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格局。
2.4 企业
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不能只是把自己作为人才的需求者,而要主动把自己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参与者,应该把企业创新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机对接,把自己创新型人才培养前移至高校,并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3 结语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养成,是大学生自身的目标追求,是高校的办学主旨,也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创新型人才培养,关乎大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关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
[1]张桂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1(4):69-72.
[2]李金苹,周伟婷.试论养成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理论,2014(24):150-152.
[3]易刚强,曹一瑜,肖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221-223.
[4]徐阔,周希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124-126,140.